第二十七章 悟清明观心所想(1 / 2)
事到如今,杨鲤才晓得为什么佛门观想都是现成的佛陀,人无完人,佛也无全佛,可是每个人都会幻想着完美的,如果每个人都是自己观想的话,很可能今天这样,明天有了新的想法又那样,修行之道最忌朝三暮四,那样长期下来,不但得不到清明,到最后反而连自己都糊涂了,自己到底要什么,反不如观想那现成的佛陀,有了正面的形象,即使有某些缺点或者不足,但是,哪怕是哪神佛,也不是完美的,可况修行者呢,即使有些不足,也总比得过每天都胡思乱想要好得多吧。
当画完几张图像时,杨鲤就明白这个道理,但明白是明白了,到却是知易行难,每一个画家都想画出完美无缺的大作,但是却没有画家没画出完美无缺的画,大衍之数五十,人们能够取到的却只有那四十有九,最后那遁去的一,却无人能够找得到,可能这就是天道对于人的约束吧,杨鲤抛却了手中的笔,抬头看着天边。
天色已经渐渐偏西了,谢琳回来又给杨鲤送了一回饭菜,确实一碗米饭和一道斋菜,吃饭时,谢琳好奇的看着杨鲤揉成的纸团,心中略有所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杨公子可知道是何解?”待到杨鲤吃完饭,谢琳一边收拾着一边问道。
“自然知道。”杨鲤随口答道:“天道循环不休,大道不止,所以才有那天地之间万物流转,生老病死之苦。但那天地却能亘古长存。只因那天地若有缺失,便会流转补救,才使得那大道平衡,世间万物各司其所。”
“那人之道呢?为何偏偏要损不足而益有余,为何不学那天之道呢?”谢琳微微一笑。
杨鲤这才恍然大悟,随即一躬身:“多谢琳儿赐教,杨鲤受益匪浅。”
看到杨鲤恍然大悟的神色,谢琳收拾好碗筷,这才道:“谢琳要回去做晚课了,杨公子不要在偷听了。”随即推开门就出去了。
看着谢琳出去,杨鲤摇头苦笑,就如同你把一只烧鸡放在饥饿的人面前,你把一怀春少女放在色狼面前,却不允许他吃或动手,这可能吗?
杨鲤随即也推开门,跟随谢琳而去,谢琳一路上走的很慢,偶尔回头看看,然后莞尔一笑。杨鲤知道谢琳发现自己了,但却没有出来,有时候,哪怕知道骗不了别人,但也要骗得了自己不是。
终于,谢琳进了寺庙,关上了庙门,寺庙的大殿之内灯火通明,谢琳一进去,便传来了朗朗的念经声,不一会儿,念经声音渐渐小了,却只有一个声音渐渐扩大。
那声音一出口,便仿佛带着天地哲理一般,花草闻此声音,绽放的更艳,鸟儿闻此声音,驻足枝头,侧耳倾听,虫儿闻此声音,顾不得吃那枝头的美食。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若只为那名利彩色,昏昏庸庸的过一辈子,最终也逃不过轮回之苦,到最后不过也只是一杯黄土罢了,又有何意义呢,但若听得两句仙家真言,悟得透一点是非因果,如能见心明性,勤加修炼,或许也有脱去虫豸草木之身的身躯,若再有机缘,也有那得道的机会不是,就算机会渺茫,也胜过天灾人祸,贪嗔爱痴之苦,所以每逢半忍大师讲课,总有许多生灵前来聆听。
声音越来越大,渐渐的,寺庙头上一道黄光冲天而起,里面一尊怒目金刚缓缓的升到半空中,怒目金刚虽然相貌凶狠,但嘴里却吐出一个个佛家真言,真言出口,即化作那斗大的金字,被那无色祥云笼罩,缓缓的升上天际,消失在那苍茫的夜空中。
杨鲤心中一片平静,细细聆听着那一句句佛家真言,每一句都包含着田地至理,每一句,都仿佛亘古存在一般,渐渐的,杨鲤心头一片清明,心话自在,仿佛自己融入那天地万物之中,灵魂脱离了肉身,在那天地之间翱翔,不断的吸收天地之间的仙灵之气。
渐渐的,灵魂经过仙灵之气的滋润,仿佛要凝结成了实质一般,从那全是透明的状态,到了略微有了点实质一般,如果在外人看来,却仿佛是那鬼魂一般,不过,此鬼魂却是一身白衣,背后背着一把剑,以及葫芦,身边仙气环绕,就算世人见了,也只会认为是那神仙下凡。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仿佛一个时辰,有仿佛是好几年一样,渐渐的,怒目金刚吐出的真言越来越少,随着那道冲天的黄光,渐渐的缩回了寺庙内。
灵魂回到了杨鲤身上,杨鲤缓缓的睁开眼,他终于悟了,也终于进了观想妙法的第一阶段,脑海中仿佛有一个人影闪烁。杨鲤吐了一口气,却感觉浑身舒泰。
有舍才有得,从来只见天地大道包容人,却不见谁人能够融入那天地大道,若以那渺小的蝼蚁之躯去参悟那天地至理,无异于萤虫与那皓月比辉,反倒不如,在那天地大道中选择一条,坚持着走下去,或许会有所建树,这就好比有的人贪多嚼不烂年,有些人却只攻一门,谁也说不好谁对谁错。或许最终的结果,只有天道能够决定吧。
庙门开了,谢琳从里面走了出来,笑嘻嘻的看着杨鲤:“杨公子晚上来此作甚啊?”
“这。”杨鲤闻之就是一囧,谢琳明明告诉自己不要来偷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