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寻她(1 / 2)

加入书签

阳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济生堂门口的棵棵垂柳已经伸展了嫩枝,在缕缕的春风里得意地舞着、闹着、笑着。仿若朝气蓬勃的孩子,顿时把这世界衬托的生机盎然,活泼可爱。

天微微亮,沈浩友已起身梳洗干脆,早早的来到了前厅。

这里便是济生堂了。

沈家虽比不了达官显贵人家,但比起些寻常百姓,却还算丰裕。这要从他的医馆说起,医馆虽说不大,但沈大夫行医救人,医术高明且又宅心仁厚是出了名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家生了病痛,首先便是到沈大夫的医馆医治。若是碰到穷苦人家拿不出医药费的,沈大夫就免收他们的钱财,甚者还会管一顿午饭,好让他们吃了些赶路回家。

口口相传,沈大夫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了,十里八乡都知道平安镇的济生堂有一位沈姓神医。

很多当地的显贵人家,因知沈大夫医术高明,生了病的也会请他前去诊治,一来二去,也结识了不少有身分的主。

这医馆也便是沈家的前厅,沈家老少加上仆人药童十几号人都住后院,为的是把这前厅大堂誊空出来做药房。

大堂的东边有一间挂耳的旁房,就成了沈大夫诊治病人的地方。有的病人疾病生的隐晦,所以门口挂了一条三尺长的白帘,外面来往的人,最多也只是能看到屋内的桌儿凳子的腿儿罢了。

沈浩友定身坐下,外面已经排起了队伍,都是些赶早的人们,希望能早得到沈大夫的良药,也好早些摆脱疾苦了。很快,抓药的家丁也都忙得不亦乐乎了,虽然忙碌,却依旧能看得出他们脸上的笑容和背后的满足与安适。

这一大早,夫人秦氏就在后院着急着找起人来:“这小丫头子,一大早的又不知道跑哪去了。”

秦氏口中的小丫头,便是他们的女儿沈苏贞了。这姑娘从小就古灵精怪,鬼点子多,总能从秦氏眼皮子底下逃开,去附近的小山上溜达。

说也奇怪,一个女儿家家,不老实在家待着,偏偏对山里的奇花异草、蛇蝎蝉蟾极感兴趣,一般的女孩家漫说是看见了,想想都觉得那些个东西恶心的慌,她竟还敢拿在手里把玩斟酌一番,自是非同一般了。

秦氏嘴上叨唠,其实她心里是极疼爱这个乖巧温婉的女儿的,只是怕她出去遇了歹人,或者,再出了意外。

自从上一次沈苏贞从翠山顶上的湫水池旁摔下来,昏迷几天以后,就总是自言自语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所以秦氏对这个女儿便越发的操心了。

秦氏来到儿子沈玉弘的书房,看到沈玉弘正在摇头晃脑,口中之乎者也,脸上不由露出一丝笑容,儿子能如此用功,何愁将来不能考得功名光宗耀祖呢。不过一想起自己女儿苏贞,心中又升起焦急:“弘儿,贞儿又不跑哪去了,你暂且先别看书了,去找了她回来,十三四岁的姑娘家,遇到歹人就不好了。”

沈玉弘连忙起身,应了声:“娘亲请放心,孩儿这就去寻妹妹。”便抽身离开了。

沈夫人看着眼前离开的男子,心里一阵阵欢喜。

沈玉弘身长七尺,眉如墨画,目若秋波,一袭白衣素裹,文质彬彬。白衣外面套了一层黑纱,藏青色的丝质腰带束于腰间,更添了些许厚重,从容飘逸,卓然超群。

沈玉弘知道他妹妹去了哪里,他们儿时经常一起偷去的翠山,她肯定又在那里。小时候沈苏贞时常拉着哥哥和春华陪她一起来玩,春华是沈大夫救下的孤儿,从那便自愿留在沈家为仆以报大德。如今春华忙着帮沈夫人收拾后院家务,哥哥又深深痴迷于儒学,便只好她一个出来。若是能遇到上山采药的前辈,她还能请教一番,为此她乐此不疲,常常偷偷跑出来。

沈玉弘大步流星,径直往翠山走去。走近了望去,只见翠山山水秀丽,景色怡人,清风拂面恰似佳人柔情,流水碰触石面又害羞的躲开、荡起一圈圈波纹,鸟儿在树梢欢快的吊着嗓子,翠竹们一致的摆弄着身姿,手舞足蹈的迎接来客。

“真是个好地方”,沈玉弘心里感慨过千万遍,“若不是爹爹盼我早日成才,以报贞儿父母之仇,就是天天住到此山,我也甘愿啊!”

果不其然,沈玉弘在山脚下远远看见了一身青衫白衣的沈苏贞,她悠然得走着,仿若这如画的世界竟是为她而生的。

越来越近,只见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信步漫游,她生得天生丽质,面若桃花,明眸皓齿,不施粉黛却依然肤如凝脂,虽不敢比天女下凡尘,却也别有一番不俗风韵。

他追了上去,本想唬她一下的,哪想她早早便知身后有一翩翩少年跟随,见是哥哥,就越发开心了。

“哥哥,你不用功读书,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敢情她沈苏贞把风景如画的翠山当成自己的了。

他不禁笑着说:“你这丫头,难不成这山还成了你的了?娘亲是怕你遇到坏人,特意让我来陪着你的。”

其实,他没说:他自己也担心她,更想见到她。

沈玉弘和贞儿两人一起长大,如今他年过二八,已长成翩翩少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