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端午趣事(一)(1 / 2)

加入书签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初五,端午节。

别院宁彻轩。

平乐公主居主位,苏贞紧挨着公主,把小豆子夹在她和洛颖之间。素馨和柳絮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在公主和众人的软磨硬泡之下,忐忑的坐上了桌边。

几个人团团围坐在泛着金光、散着幽香的金丝楠木的圆桌前,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说着端午趣事,一阵阵欢笑声涌出敞开的房门,飘散在宁彻轩的每一处角落里。

“公主,要是让殿下看见我和素馨姐这样,又要责怪我们了,不如我们还是站着吧,那样比较踏实……”柳絮不自然的看了看公主和素馨,一想到萧逸发火时候的情形,便忍不住战战兢兢起身说道。

“是啊公主,殿下责骂我们倒是没什么,万一要是责怪起你来,我们可是罪大恶极啊。”素馨也连忙站起来附和着柳絮。

“哎呀,怕什么!都给我坐下……这才乖嘛。”公主走到素馨和柳絮两人之间,分别按住两人一边的肩头,把她们乖乖的给摁了下去,然后才满意的回身微笑着坐下。

担心他们几个不能玩的尽兴,公主又开口安慰道:“放心吧,今天是端午节,父皇在宫里大宴群臣,哥哥也只是到了晚上才有功夫来呢。你们啊,就放一百个心好了,有什么我担着,都怪不到你们头上的,只管玩的尽兴。”

素馨和柳絮这才轻松了一点,尤其是柳絮,她虽然和素馨一样,也是公主身边的一等宫女,但是她入宫时间没有柳絮长,况且素馨又是刘皇后派到公主身边贴身伺候的,就算有点小的过错,也会有人撑腰,不至受到过重的惩罚。

而柳絮不一样,她从十二岁进宫起,就因为做事谨慎小心才被公主看上留在落霞殿的,若是上头怪罪下来,她也只能靠着公主的微薄之力得以侥幸。

殿下还好,要是刘皇后知道她违规越矩,保不齐会扒了她的皮。

所以做什么事都是小心谨慎的,尤其是有可能惹主子不高兴的事,她都不会轻易去做的。

上次因为她和素馨趴在桌案上睡着的事,萧逸把她们好好地责怪了一通,还被夺去了一个月的奉利以示警戒。

所以这回她们再怎么谨慎,也都不为过了。

“快都来说说,民间的端午节都有什么好玩的,一个一个来,谁都不许耍赖偷懒,嗯……从素馨开始,然后柳絮……”好不容易使众人都安稳的坐下来,公主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她们口中听到关于端午节的一切好玩的了。

素馨犹豫了一瞬,然后低头思索了片刻,才猛地仰起头,伸出右手食指兴奋的说:“有了!既然是我先来,那么我就像大家讲述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如何?”

“好啊好啊,素馨快说!”公主玉手轻拍,笑靥如花。

“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呢,民间有很多说法。最普遍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屈原又因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还有一说,是纪念东汉大孝女曹娥,曹娥父亲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所以民间开始纪念这两位不俗之人。听闻唐玄宗皇帝曾在其《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中表达自己对端午宴会的感受说:“感婆娑于孝女,悯枯槁之忠臣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公主一听素馨的长篇大论,不但对端午的来历有了初步的认识,更让她大为惊叹的是,素馨乃一介宫女,却能把端午的来历说的头头是道,着实令公主大为叹服。

“从玄宗皇帝的感叹中可以看出,他关注端午节的目的,是想通过纪念忠臣、孝女,达到君臣一心的目的。如今的天下在当今皇上的统领之下,悌孝仁德,亦是一派祥和,国泰民安,实在是举国之幸事。”苏贞适时的开口说话,虽然听起来不免有恭维之意,但是也句句属实,无可挑剔。

“贞姐姐说的是呢,父皇从小就教育我们,虽说是‘国泰民安’,但是真真计较起来,也只有先是民安了,国才能康泰呢。所以父皇事事谨慎,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处处以民为先……”公主一说到自己的父皇,脸上便饱含十二分的敬佩之情。

“唉,只是父皇日理万机,昼夜劳苦,身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唉……”想到这儿,公主不禁感怀伤情,暗自泪下。转而笑颜迎人,继续说道,“你们看,都是我扰了大家的兴致,嗨,不说了,咱们今天只说高兴的事!”

公主对皇上父女情深,众人都深有感触,也不愿再提伤心的事。

柳絮眼明口快,适宜的往下接话,这才告一段落。

“公主,素馨姐姐说了来历,那么接下来,就有我讲一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