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的危机(2 / 3)

加入书签

么就让洪承畴担任剿寇大臣,统领山西陕西两省兵马,再以杨鹤为招抚大臣,带金五十万,专任招抚罪轻从贼,再有,命徐光启为农事大臣,到山陕去推广新农作物,让百姓能有饭吃。最后免除山陕两省三年赋税。”

“皇上圣明……”

众人走后,崇祯把徐光启留了下来。

“徐师傅,(徐光启战后加太子太师)你这次到山陕去,务必要让哪里的百姓看到新作物的好处,可以先搞一块试验田,让农民们见识到新作物的厉害之处,到时候他们自然会主动换种。”

“陛下所言极是,老臣一定照做。”

“对了,你那个学生,朕有些头疼啊。”

“呃,这话从何说起啊,皇上?”

“怎么说呢,有点一根筋……”

“呵呵呵,初阳他对官场中的事是一窍不通,但他的学问是真的。”

“朕也知道,所以,朕想了想还是决定给他换个工作。”

“换个工作?”

“没错,朕决定成立皇家科学院,就让孙元华到那去任军工院士吧。”

“这科学院可是如翰林院般,只管专事?”

“没错,不过,科学院的院士可不能随意迁官,朕要他们安安心心的搞研究。”

“那倒是挺适合初阳的。那么微臣在此替初阳谢过陛下了。”

崇祯三年四月初八,洪承畴受命督师山陕,洪承畴主攻陕西,流贼被迫往山西转进。山西流贼短短两个月间膨胀至三十万人,而陕西则平静了许多。

六月十一日,洪承畴领兵入山西,开始了对山西流贼的绞杀。

炎炎夏日,紫禁城中也得不到片刻清凉。崇祯正对着户部递上来的折子发牢骚。

“你说这户部的人是干嘛吃的?没银子就不会自己想办法啊?除了伸手向朕要,还是伸手向朕要,朕是有银子,可朕的银子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总有花完的时候不是,到时我看他们找谁哭穷去。”

王承恩也不敢插话,只好一脸苦笑的望着崇祯。

“唉,算了,跟你说也没劲,你去把毕自严叫来。”

“是。”

“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毕爱卿,你在内阁是分理户部事宜的,这户部递上来的折子你都看过吧。”

“回陛下,微臣都看过了。”

“那你说朕该不该给这银子?”

“这……该,也不该。”

“你这不是什么都没说么……算了,朕问你,我大明的财政入不敷出已经一年了,你说,怎么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回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只有裁汰冗兵、兴复屯田,才能让大明的财政好转。”

崇祯盯着他,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就这些?”

“呃……就这些。”

“毕爱卿,朕对你很失望啊……算了,朕问你,如果朕要解除海禁,你能不能帮朕?”

“啊?!这,皇上,海禁乃是太祖……”

“行了行了,这事朕比你清楚,朕只问你,帮还是不帮?”

“陛下……恕微臣不敢从命……”

崇祯摇摇头,“那你走吧。”

“微臣告退……”

“大伴,你说,朕要开海,该怎么做才好呢?”

“皇上,开海不一定非得用开海的名头啊。”

“哦?!”崇祯来了兴致,一下从椅子上直起身,“怎么弄法?”

“陛下只要用打渔的名头就好了。”

“打渔?嘶,让朕想想。”崇祯开始在屋里踱起步子。片刻,他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大伴,到时候你可得把你的小太监们看紧些,别像矿监似的,吃拿太多,害得朕不得不撤掉。”

“奴婢一定把他们看紧,不会再让他们胡来了。”

第二天早朝,崇祯照例听完汇报,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诸位,户部最近连上三道奏折,全都是找朕要钱的,朝廷的财政已经拮据到连拨付山东军户的五万两欠饷都要找朕掏腰包的地步了,朕很无奈,这钱朕必须出,谁让朕是皇帝呢。可是朕不能永远替朝廷背这些款子,朕没那么多钱,所以朕决定要为朝廷开源。即日起,在天津,威海,松江,泉州,福州,广州,厦门七口增设渔政局,按重量收取渔税,算是一点补贴吧。”

崇祯话音刚落,底下的就有大臣出来唱反调,理由无非是渔民困苦,无以为生才冒险出海打渔,若是连他们都要剥削的话,那大明就没出路了。

“好了,都别嚷嚷了,朕又没说要把他们搜刮多惨,这样吧,不按重量,安船只数量收税吧,一艘船无论大小就是1文,这总行了吧。”

“皇上,那还不如不收呢。”

“朕可是在为户部的诸位着想啊,哪怕只收到一百两,那也是你户部的银子,与朕何干?你们怎么就要和朕对着干呢?”

“皇上息怒,话虽如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