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战凌河(二)(1 / 2)

加入书签

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后金军死伤就超过五百,乌真超哈到死没死多少人,可带来的八十门大炮却损失殆尽。

这一切,皇太极看不到,因为大凌河城挡住了他的视野,但他能看到别的,先是巨大的殉爆声,接着自己阵地上腾起巨大的白烟,皇太极一看,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次的进攻多半凶多吉少了,然后又是那腾空而起的白色烟柱,皇太极猜到一定是明军的新式武器,接着就是滚滚的黑烟,那是烈火所特有的黑烟,皇太极立马意识到,明军在放火,随机命令北面大营吹收兵的号角。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镶红旗就阵亡了超过三百士兵,岳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当他一听到北面大营传来的鸣金声,立刻命令自己这边也鸣金收兵,阿济格自然也跟着鸣金。

一时间,后金兵犹如潮水般退去,全无进攻时的井然有序,明军的大炮还在轰鸣,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一道道深红的印记。

“大汗,岳托和阿济格来报,此次进攻死伤超过五百,大炮损失殆尽。”一个额真进大帐来报告。

皇太极闻言,眉头紧皱,

“竟然死伤这么多,那你回去告诉岳托和阿济格,暂时不要妄动静观其变。”

“喳!”

皇太极再三考虑,还是决定以围困为上策,打算把围他几个月,把城里的明军都困死。

皇太极在大凌河打得热闹,崇祯自然也不会闲着,八月二十七日,崇祯的圣旨抵达皮岛,命令毛文龙即刻登陆辽东,从旋城方向向沈阳突击,游走作战,吸引建奴兵力回援。八月三十日,崇祯的圣旨抵达平壤,命令吴襄在九月五日之前领兵北上,从碧潼度过鸭绿江,进逼沈阳。

“大帅,咱们是从岫岩走还是从凤凰城走?”

“走岫岩,凤凰城交给吴襄那小子就行。”

“大帅,你怎么知道吴襄也会北上?”

“废话,皇帝又不是让我们去送死的,没有吴襄的支援,咱们挺不过一个月。”

“不至于吧,我看咱们的儿郎都挺精神的。”

“我的兵我知道,这些新兵蛋子经不住鞑子一个冲锋。”

九月十日,毛文龙领兵三万抵达岫岩,后金军在岫岩只有几十人的留守部队,岫岩被明军攻占后,毛文龙立刻向析木城进发。

两天后,吴襄两万领兵抵达凤凰城,同样没有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随即,吴襄又领兵向青台峪进发。

盛京城里,多尔衮、代善、莽古尔泰负责留守的防务,分别领着正白旗,正红旗和正蓝旗,总兵力一万五千人。九月八日,盛京就接到了毛文龙与吴襄联合进逼的消息,但盛京却没有立刻行动。

“大贝勒,如果我们不能首先击溃他们中的任何一路,那么盛京城必然被夹击,到时候大汗就必须回兵,大凌河就永远拔不掉了!”多尔衮有些激动的拍拍桌子。

“多尔衮,你不要不懂装懂,依我看,大贝勒的计策才是对的,咱们只有同时拦住他们两路,才能确保盛京的安全,若是像你说的,只截其一路,那另一路就会从容进入盛京,烧杀劫掠,那才会让大汗被迫回师!”莽古尔泰显然是站在代善这边的。

多尔衮一个人势单力薄,实在拗不过两人,没法,九月十日,多尔衮只得领兵五千独自迎战吴襄的两万大军。

“爹,哨骑来报,前面二十里就是青台峪了!”

“发现鞑子了么?”

“还没有。”

“奇怪,按理说,鞑子现在应该早就到了才对。”

“爹,要不咱们先在这扎营,等两天,看看情况再说?”

“不行,战机稍纵即逝,容不得拖延,这样,你派人去青台峪城根下探探,若是还没有鞑子,就继续往前探,我就不信鞑子会龟缩在沈阳不出来。”

片刻,四十余哨骑出阵,向着青台峪奔去。

“主子,咱们被汉兵哨骑发现了!要不要小的带兵去把他们干掉?”

多尔衮摇摇头,“让他们回去吧,我猜,他们应该没有胆子进攻才是。”

“爹,哨骑回来了,城东十里发现大股鞑子!”

“哼,果然有埋伏啊。”

“爹,儿臣愿带兵前去杀贼!”

“不要冲动,来的应该是鞑子精兵,人数肯定也不少,咱们这些朝鲜兵可不是关宁军,守城还行,野战,啧啧,还是算了吧。传我将令,全军扎营!”

“爹,咱们就在这蹲着了?!”

“这叫牵制,懂么?”

另一边,毛文龙领着东江军也来到了析木城外,和六年前没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更多了些沧桑。

“大帅,咱们这就攻城?”

“别,还是先把周围探查清楚再说。”

又是一群哨骑离阵而去,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西北方向忽然腾起一大股烟尘,弥漫了整片北方的天空。

“不好!鞑子来了!快,让全军列阵!准备迎敌!”

片刻过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