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崔氏 不道离情正悲苦(1 / 2)
□第二十章崔氏不道离情正悲苦
【点击:黎剑阁教授博客
○沧桑客:黎教授,晚唐与李商隐齐名“温李”的温庭筠,也是一位写情高手。他不仅以诗词抒情,更以小说传情。尤以《乾巽子》中的《华州参军》为佳。我想请教教授,为何温庭筠的诗词之情与小说之情,味道大不相同,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
○黎剑阁:我也有同感。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县人。大约生在812-873之间。作为写情高手,他有两点分不开。一是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旧唐书》也称他“能逐弦吹音,为侧艳之词。”二是他才思艳丽,韵格清拔。他的诗词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而且崇尚艳丽,情辞并茂。
唐宣宗特别喜好《菩萨蛮》。宰相令狐绹为了讨好皇上,请温庭筠捉刀代笔,写了一组《菩萨蛮》,其中一首成为他的代表作:
小山重叠金明灭,
髩云欲度相思雪。
懒起画娥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语道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简直说绝了。另外俩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也说:“温词的成功和失败,都包括在这五个字中了。”真是好眼力。但也不得不承认,温庭筠的闺词确实写得好极了,如: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断肠白蘋洲
《望江南》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髩云残,
长夜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
温庭筠出身名门,是宰相温彥博的裔孙。但他出入歌楼妓馆,蒲饮狎昵,薄行不检。又傲物讽时,替宰相捉刀填词,又要拿出去吹嘘炫耀,自然得罪了权贵。大中初应举,却屡试不第,落魄困顿。直到大中末才授隋县尉,徐商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时,被授为巡官,不得志归江东。在咸通时任国子助教,又贬开城尉,一生就这般郁郁不得志而终。
他忘情于诗词,以情抚慰潦落。不仅填词赋诗,还写下小说《乾巽子》三卷。
你先前不是访过写《甘泽谣》的袁郊么?他就与温庭筠友善,还相互酬唱。你不妨搜索一下与他同时的段成式。
【点击:(晚唐)段成式
○沧桑客:请问你就是写《酉阳杂俎》的段成式先生吗?你是否认识温庭筠?
○段成式:怎么会不认识?大中末我们一同在襄阳徐商幕中为同僚,是齐名的好友。互相唱和,还编成了《汉上题襟集》。我们还是儿女亲家,他女儿嫁给我儿子安节。大中十三年我闲居襄阳,正在写《酉阳杂俎》。他每次来我家,总要兴味盎然地翻阅我的手稿,引起了他写小说的兴趣,后来连他的小说集《乾巽子》的命名,也是受我的影响。
他在序中说“语怪以悦宾,无异饌味之悦口,故以‘乾巽’命篇。”与我的“杂俎”之义正同。乾巽即切好的肉干。他以旧闻悦众心,犹如肉干可香众口的意思。
○沧桑客:经先生一说,总算把《乾巽子》的来历和含意弄清楚了。志怪传奇滋味特别,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谢谢先生,再见!
【回到前面对话。
○黎剑阁:怎么样?收获不小吧!然而,干肉既有干香的一面,也有干廋的一面。所以鲁迅先生才在《中国小说史畧》中说:“温庭筠亦有小说三卷曰《乾巽子》,遗文于《广记》,仅录事畧,简率无可观,与其诗词之艳丽者不类。”
○沧桑客:但是我看其中的《华州参军》却并不是“简率无可观”。与他以艳丽著称的诗词相比,倒别具一格。不知我的感觉对否?
○黎剑阁:不错,《华州参军》丝毫没有“画屏金鹧鸪”艳丽的贵族气息,倒是有一股扑面而来的大唐社会生活的浓郁氛围,率真感人的人间真情,实在难得。确实有如干肉大有嚼头,越嚼越有滋味。仿佛以温庭筠为导游,亲历了一番大唐长安市井男女与社会风情。就拿《华州参军》来说吧……
○沧桑客:(恍然大悟)呵,对不起,我突然想起来了!开初,我从时光隧道返回一千二百多年前的长安,在大唐天宝十七载(753)三月三上巳日那天,跟踪诗人杜甫游曲江,正听他正在朗声吟诵“三月三日天气清,长安水边多丽人……”等《丽人行》诵毕,我才发现老杜不见了,水边那位吟诗者,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他就是华州参军柳生,正在追踪一辆金绿色的青油小车上的一位美人。也许是网络出了毛病,一下子跳到百年后的唐宣宗大中年间(842-860)的另一个上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