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刺配戍边(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六十六章刺配戍边

毕竟不用讲道理的锤子姑娘此刻不在金陵,没了强力倚靠,还不适合与锦衣卫这种沾上就能不断添堵的组织发生正面冲突。

面对朱七的求教,王宇还是要解释一番的,王宇沉声道:“两位岂不闻「子贡赎人」的典故?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从来没有不追名逐利的人。若是商家的秘方都可以被朝廷以大义之名要求献出来,那么,今后还有谁敢再去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创新新的技术和产品?”

“没有先生说的没有那么严重吧!一些物件,没有新的用老的不就可以了?”

齐大柱满不在乎的说道,朱七颔首。虽然两人都是大宋帝国的情报组织精英,但受困于时代,还未领略到科技创新的价值。

王宇目光在两人脸上审视良久,把两人看得心里都发毛了,才没好气的道:“你们两位以及有你们两位想法的人,都错了,错的离谱,错的肤浅!”

这是很不客气的指责了。

两人色变,却正襟危坐,朱七道:“愿闻其详!”

王宇道:“变观人类发展史,改善民众生活条件,让民众有衣穿、有饭吃的从来不是什么帝王将相,而是不断发展革新的发明创造。”

“先生说的太过了吧!”

这是论道了,不管朱七心里惦记着还有多少嘱托,还有多少戏码未演,朱七都不自觉的把对王宇的尊重表现了出来。

王宇道:“上古时期,我们没有房子,所以如鸟一般在树上筑巢居住,所以有了贤者有巢氏。在之后,我们学会了刀耕火种,所以,我们的祖先除了采集野果、狩猎野兽,第一次有了可以果腹的粮食,我们才定居下来,才知道耕种,才有了更多的心思去盖更好的房子、穿更好的衣服、创造更优美的文字,学习更完善的礼仪。”

王宇介绍的时间跨度有点大,对于朱七和齐国柱这两个武人来说,如闻天书,心里不断的感慨钦佩王宇的学识,竟是大部分都没听懂。

有巢氏、刀耕火种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他们需要回去之后抓几个老夫子好好请教。

朱七再次露出狡黠的一面,“先生别说哪些没用的,您就告诉我,与现在你说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吧!”

王宇摇摇头,颇有对牛弹琴的味道,继续向两人解释道:“就以我朝军备来说,各项器械质地都领先于辽国和西夏,为什么我们泱泱华夏不把这些器械如何制造的秘密告知辽人、党项人?”

朱七道:“事涉军国大事,党项人、契丹人他们也不会把战马给我们!”

说道这里,朱七已经有些明白了,想要张口,就被王宇打断。

王宇道:“你们只看到了表层,人也好,国家也罢,投入大量的金钱、人力,研制出来的东西,就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的。而正是有了求利之心,人们才会去改善所有不好的东西。比如,我们宋人的弓弩厉害,所以西夏就发明了冷锻技法,重新打造拐子马。现在,以我朝军中箭簇,已经很难射入拐子马的重甲了。”

王宇又指了指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便如我身上穿着的锦服,就要比麻布、葛衣要舒服,而为了制造蜀锦,我们的先辈,可能就是你们所看不起的商人、工匠,他们有耗费了多少心血,花费了多少努力,方才将一个个蚕茧缫成了丝,纺成了线、织成了锦缎?”

朱七、齐国柱听得愣住了,躲在屏风后偷听的甄红莲等人也楞住了,没想到自己身上一丝一履都透着学问。

王宇又加了一句,“便是你们所要的劝学皂、香皂配方,不也是我们耗尽了心血才研发出来的?若是觉得无甚大用,何不依旧使用皂荚、澡豆?”

说到正题了,朱七还想装腔作势,恐吓一下。

王宇却站起身来,对朱七郑重道:“比起民族的未来,某不敢在乎些许虚名,要说某贪利就说去,便是利刃加身,也休想从某手中得到配方!”

王宇其实很想说,其实咱们之间的差距也不过就是氢氧化钠、甘油磷脂的差距,只是,那玩意得等你们学会了中学化学才明白怎么弄,本尊可没有闲心去教你们物理、化学,你们学学小学知识就够了。

朱七与王宇对视,半晌,朱七才道:“有些事情不是我说了能算得,有些事情也不是你不答应就不会发生的。尤其是先生身份尴尬,还请好自为之吧!”

朱七带着齐国柱走了。

王宇却从朱七的态度感到有些不妙。

对方所要配方自然是真的,想来锦衣卫也在为了维系自身财源而发愁。而警告自己,给自己示警的意思也是真的,朱七特意提点了身份二字,想来,对方对自己发难的契机还是自己这个尴尬的身份。

果不其然,朱七等人来访的第三天,管家福伯就面色惨白的来向王宇禀报:“官家发下了征集令,令各州府、县发狱中囚徒去刺配戍边。”

王宇目光在惊讶的上官云灵、董璇子脸上掠过,看到了甄红莲有些难看的脸色,心里就知道此事跟自己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