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王府后门(1 / 3)

加入书签

三皇子府坐落在应祥县城城东二十里处。

背靠一座小山, 面前河水缓缓流过, 正可谓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三皇子得了应祥县王家的近百年的财富,自然是是不差钱。

何况天高皇帝远, 就是大手笔一点, 京城那边也没人知道, 因此更能放开手脚, 把个三皇子府修建得大气恢弘, 精美绝伦。

这里头除了请来的工匠师父的功劳之外, 彻底倒下的王家也是功劳不小。

王家的老宅新宅各处已经被查封, 里头的那些难得的粗笨物件, 比如一人高的翠玉山子, 园子里的湖石和珍奇花木,岫玉砖,琉璃瓦……

这不,就都废物利用上了?

三皇子的家眷,皇妃侧妃夫人加上小皇孙们, 再加上服侍他们的下人们, 足足几百号人,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应祥县, 在头回进皇子府时,那都是被震了下的。

不过住进来十多天了, 初来的新鲜劲儿也过了。

主子们还不论, 伺候的下人们倒是都有些蔫吧了。

这边远地方究竟是边远啊。

原先住在皇城的时候, 只要不当值能出府, 那大街上多少商铺摊子好玩好吃的多得是。

这边呢,皇子府孤零零地占了那么大一块地方,一出来就是田地,能看到的只有附近庄子上的村民们,甭说一个个灰头土脸,畏畏缩缩,就算有心想跟他们说几句话吧,还是乡音乡语,十句里头能听懂七八句就不错了。

而那些负责府上采买的大小管事,也就只能应祥县城里头打转。

据说应祥县城还是六县里头最繁华的一个,可从东头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也不过一个时辰步行就够了。

这也太枯燥了,跟京城怎么比?

这不,从一线来到十八线的落差,就渐渐从大伙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出来了。

守侧门的侍卫和下人是皇子府的门面,不容有懈怠,但后门和角门处的人手,可就相当的颓丧了。

这不,日头几乎到了中天,天气又热又晒,后门就紧紧闭着,守门的两个侍卫就靠在门边的凉阴处,抱着腰刀,头一点一点地打盹。

“请问两位大哥……”

一道清柔的声音在左近响起,惊得两人都醒了,警惕地握住了腰刀,待瞧见是个年轻姑娘时,脸上神色这才松了松。

“你有什么事儿?”

“两位大哥好,奴叫莲香,原先是范娘娘院里的三等侍女,专管做针线的,早先奉娘娘之命,由牛姑姑带着,到开阳县来伺候三殿下起居的,后来,三殿下因开阳县赵农官勤勉农事有功,将奴赐给赵农官,如今已有三月,奴听说娘娘和诸位小皇孙都到了皇子府,特意带了些土产土物,聊表孝心……不知道牛姑姑这会儿可在府里?”

莲香毕竟是这府里出去的,知道该怎么应对。

她虽然是皇子妃院里出去的,但皇子妃院里那么多的人手,她不过是三等侍女,皇子妃都未必对她有印象,即使有印象,也不是她一个放出去的侍女能见得着的。

所以她想找的,是牛姑姑。

牛姑姑是皇子妃范氏身边信重的四位姑姑之一,要不当初也不可能派她来开阳县照顾三殿下了。

侍卫们听莲香这么一说,就拿眼上下打量了她一番。

只见莲香长相秀丽,穿了身湖蓝色夏装长裙,不算多精致,可也是七成新的,颜色显得很是清新怡人。她手里拎着个小巧提篮,身姿窈窕,一口京城话说得地道,的确不是这应祥县本地能出的人物。

“哦,原来是府里出去的。姑娘稍等,等我去给你传个话。牛姑姑这会儿应该是在府里的。”

要不说,这长得好看点就是沾光,侍卫倒是挺好说话,就进门去找人通传。

这想见皇妃肯定得轰走,想见牛姑姑还是能行的。

莲香就指了指停在百步远的马车。

“那车上装的是村里自己产的土物,未得准许,没敢叫过来。”

说着又掀开了自己篮子的盖布,露出那一篮子红艳艳的果子来。

这烈日当空,阳光刺眼的,冷不丁地见着这个,倒叫人唇舌生津,十分眼馋了。

“两位大哥,这是我们村子里自产的果子,叫西红柿,生吃味道也不错,这是挑了些卖相最好的……大哥拿几个尝尝?”

西红柿这个东西,他们虽然只是守门的,但也是听说过的。

据说在这边的庄子里也种的有,都是送到几位主子的院里的,他们还没机会饱口福。

“那,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反正就是个果子,吃两个也不打紧。

侍卫们就各拿了一个,三两口就咽下了肚。

还别说,这酸酸甜甜的,味道实在是不错,在这大热的天里能吃上的确是享受。

“大哥再尝一个吧?”

侍卫们摆摆手,“够了够了,还是留着给牛姑姑她们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