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八十章初次交锋赵岩奇袭(1 / 2)

加入书签

赵芳父子三人走下城墙,来到将士们临时搭建的行军大营中。

几人坐定,面临城外的叛军,赵芳有些束手无策,贼军势大,绝不能力战。几人沉默着,突然赵岩大声说:“父亲,不如我夜里杀出去,趁敌军大营尚未彻底安下来,突袭敌军大营!”

赵芳摆手,“城中兵马不足,这般奇袭一旦敌军有防备,必然损失惨重,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损失啊。”

赵岩有些气馁,重新坐了回去。赵德开口说:“父亲,我觉得岩弟说的办法可行,敌将明显未将我们父子放在眼里,今夜防备的可能性不大,不如让岩弟带上五百骑兵前去偷营,成则叛军必然会后退安营扎寨,给我们能争取不少时间,另行谋划;不成我们便死守关隘,静等援军。”

“如此……这是无奈之举了,有些孤注一掷啊。”赵芳有些难以下定决心,他是默牢关守将,自然要为关中百姓着想,一旦关隘丢失,指不定会发生什么,那将是无可挽回的过失。

赵岩“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大声说:“父亲,当年您可以带百十号人攻打衰牢人的千人队,如今怎得如此畏首畏尾,您的血性呢?您是朝廷命官,您的使命就是要守住这默牢关。如今叛军已经到了门口了,我们没办法惜命,我们只有跟他们打一场了!”

赵岩甩动背上的披风,大步出营了。赵德看了一眼父亲,说:“父亲,我支持岩弟说的。”说完起身也走了出去。

赵岩唤来传令兵:“一更造饭,二更出城!马去铃,口衔枚。随本将军出城杀敌!”

传令兵面露难色,悻悻的问道:“少将军,没有将军的手书,这……我不能传令呐,不然将军会杀了我的。”

赵岩一把抓住传令兵胸前的铁甲,斥道:“贻误战机,你能当得起罪责吗?今夜就是大退贼众的最佳时机,出了什么事本将军一力担着,你怕什么!快去!”

传令兵只得跑下去了。赵德来到赵岩身后,拍了一把他的肩膀,“岩弟,别怪父亲,父亲只是害怕城中军士不多,经不起损耗,损耗一个就少一个,守城的就会少一份力。父亲不敢冒险了。”

“哥哥,我知道,但我受不了这种鸟气,你也看到了敌将很是嚣张,大军行军几十里,正是人困马乏之时,却仍旧将营寨扎在了关外五里处。很明显就是在欺辱我等。今夜我就给他一个教训!”

“好,诸事小心,若敌营有防备,就早些回来,一切以自身安危为重,大不了我们父子就一直守着这默牢关。”话虽这般说,但赵德的心里清楚,援军一日不到,默牢关就有可能被攻陷。

将士们埋锅造饭的炊烟顺着城墙箭楼上袅袅升起,虽不是大漠,却也令人看了顿觉苍凉。

赵岩匆匆吃了一些饭食,怀中抱着银白色铁盔,亲自选了五百骑术精绝的士卒。每人携带一把长刀,从马厩牵出了骏马。

“将士们,贼军已经到了关外,我们是无路可退的,只有战!今夜能否成功,全赖诸位,望将士们奋勇杀敌!”赵岩大声喊着。

夜色缓缓降临,远处有几只乌鸦的叫声从远处传来,凄清而荒凉。默牢关的城门缓缓向两旁打开了,一队黑衣甲士悄悄出城了。甲士出城后径直朝着西边一座小山包而去。

大军集合一处后,赵岩轻声说:“将士们,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斩杀多少敌人,也不强求能抓到敌将,我们只需要尽可能的制造混乱,不让叛军歇息,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出发!”

五百骑兵在夜色的掩盖下迅速靠近凌邝的大营,随着一声喊杀声传出,赵岩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刀便冲进了凌邝的大营。

果然如赵岩预想的那样,凌邝大军穿行几十里,早已累得如同死猪一般呼呼大睡着,连安营最起码的外边栅栏都没有布置。赵岩的五百甲士犹如饿虎进了羊群,左突右闯,如入无人之境。凌邝的队伍又是老百姓临时组建的,哪里见过这般阵仗,一时间仓皇混乱了起来。

好在凌邝迅速做出了反应,在中军帐前敲动战鼓,集结军队。慌乱的人们快速向中军大帐汇集。赵岩见状,知道敌军已经慢慢要摆出阵型了,再耽搁下去,只怕自己再想脱身就难了,无奈之下,赵岩只能大喊一声退兵。

不过赵岩却并没有带着甲士回到默牢关,而是直接又上了西边的小山包,埋伏了下来。

凌邝一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看赵岩退走,这才缓过劲来,坐在中军大帐中,猛然想起军师凌虚子的话,早在大军出发前凌虚子就对他说“赵芳乃是久经杀伐的大将,最会把握战机,将军此去当万分小心”。凌邝有些追悔莫及,自己确实有些轻敌,他未想到默牢关只有那点人马也敢出城,他以为赵芳一定会坚守不出的。

“将军,”有军士走了进来。

“伤亡如何?还有敌军来了多少人,可曾打探到是何人带的兵偷袭我营寨?”

“禀报将军,我军伤亡过千,大多是在慌乱中践踏造成的。敌军来偷营的不过五百人,得手后迅速向南边逃走了,并未进城。至于带兵之人还未知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