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路与道(2 / 4)

加入书签

云非攻道:“您。。。为何要相信楚夙夜?”

云非攻就是个戒律堂的长老,和他弟弟云止戈一样,将祖训和门规背了个滚瓜烂熟,可是却甚少下山,对所谓的“未来”啊、“发展”啊、“形势”之类的一概不懂。

所以他就一个问题,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楚至道这个掌门人,为什么要相信楚夙夜?

楚至道平静的目光,渐渐变了。

“夙夜。。。此子有枭雄之志,谋的,乃是万世,我炎黄峰,也该顺势而行了。”楚夙夜的眼底,掠过一丝疯狂:“与其在这华夏受其约束,不如挣脱桎梏,恢复先辈们往日的荣光追寻大道!”

“可。。。可我们的根在华夏啊!”

“不错,可炎黄峰的道,却应该在所有人的心中!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

其实楚至道并不是相信楚夙夜,他是相信他自己。

他相信自己这个楚家旁支血脉,会在这个千年未有之格局中,将炎黄峰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他会以楚家旁支子弟,超越历代那些拥有楚家血脉后裔的掌门人与先辈们。

这是他的执念,也是他自以为破了的心魔。

历代炎黄峰掌门,九成九都是由楚家血脉后裔担任。

可是五十多年前,在世俗中的楚家血脉后裔集体消失了。

上一代掌门挂了之后群龙无首,矮子里面拔将军,楚至道这个旁支子弟这才走马上任。

这一代掌门倒是解决了,可是下一代掌门的事情,却深深困扰着楚至道。

因为除了楚富贵和楚御外没有楚家血脉后裔的事情,山门内的长老几乎已经默认秦悲歌会成为下一任掌门,也就是有史以来第一任外姓掌门。

破了这个先例后,也就代表楚家血脉后裔在炎黄峰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低,最终,只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吉祥物。

这一点,是众多长老喜闻乐见的,可却不是楚至道想要看到的。

旁支子弟,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威信,他们的特殊性,完全是沾了真正血脉后裔的光。

外人看来炎黄峰是铁板一块,可是内部矛盾却也不少,尤其是这一代掌门和长老之间,毕竟楚至道是个串子。

说起最初的恩恩怨怨,就得提到《斩妖》这本古籍。

当然,不是楚御之前看过的那本,而是初版。

初版的《斩妖》很古老,具体追溯到哪个年代也说不清楚,而且还是残缺不全的。

说是古籍也不尽然,其实是一大堆竹简,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纸张。

《斩妖》中,除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降服方法之外,还有一些高深的道家和玄门功夫。

那时候楚家子弟众多,填补一些古籍《斩妖》的内容后,就有了开宗立派的想法。

而他们的确也这么做了,秦朝的时候,容纳诸子百家学说的天师门就这样展露在了世人眼前。

可是随着朝代更替和没完没了的战乱,想要在一个地方容纳百家学说并且落叶生根谈何容易。

最终楚家弟子带着门人游离四方寻大道。

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也不是因为有钱没钱有房没房,而是那时候大家都这么干的。

孔子当年还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呢。

在这个期间,不断有着志同道合的人们加入他们,也有道心不稳的人脱离他们。

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多的民间的奇人异士加入楚家子弟。

一直到了南北朝的时候,门人越来越多,之后开始在九龙瀑附近扎根落脚。

人多了,就慢慢变成了村落,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么一混,就到了隋朝,那时候没什么炎黄峰,就叫炎黄二门,而且与世无争,行善事除妖魔就是他们行走在世间的宗旨。

当然,这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除了在民间活动外,他们同样也接触着“潜力股”烧冷灶累积资本。

当年李氏集团灭隋朝的时候,道教教徒一直都在积极的跟在李氏集团身后,参与着种种政治活动。

除此之外,一个叫做王知远的道士,也预言了可以做皇帝的这件事,从而得到了信任。

当然,这则预言也是出楚家子弟之口,是否运用了勘天卜地这门奇术就不得而知了。

而当时跟着李氏集团混的,也就是外人眼中的道教教徒,也都大多来楚家子弟。

等李渊成了皇帝,王知远跑到了李世民面前,说他将来会做太平天子,并且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李世民一方。

要知道那时候太子是李建成,支持他的,则是以法琳为首的佛教徒。

其实楚家子弟当时也不是无条件支持李世民的,烧这个冷灶,除了算到了大唐盛世之外,他们还希望李世民登基后可以让炎黄门发扬光大。

李世民是个什么人,那就是个六亲不认的主。

不否认他对百姓好,当皇帝他肯定是合格的,但是其他方面,就只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