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提刀独立顾八荒 4/4(2 / 2)

加入书签

洲。

永乐十年,历时二十多年的完美之城在吐蕃高原上建成。这座气势恢宏的雄城是真理教的牧师们耗费了无数钱财,死伤了无数性命才修建起来的。在完美之城的背后,真理教的牧首们将一整座山峰雕刻成了帝皇披甲持剑的样子。

那座山峰高达三百多米,修建完毕的雕像也有两百八十多米。十里之内,只要一抬头,就能见到帝皇杵着长剑站立的模样。

永乐十二年,第一条铁路建成,将洛阳和豫州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三天的时间。从洛阳出发,成千上万的军队和装备只要三天就能运到长江边上。除了军事作用之外,铁路也能用在民用上。

从那之后,朝廷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在修建铁路上,修建的铁路里程数逐年增加。甚至有人提议修建一条贯穿大陆的超级铁路,从洛阳出发,向西抵达长安,然后继续向前,把亚洲和欧洲直接连起来。

但是这个提议太超前了一些,别说暂时还没有这个技术,就算是有了这个技术,也没这么多钱财浪在这种收益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的项目上。有那个资金的话,用铁路把中国都串联起来它不香吗?

永乐十五年,环球旅行的舰队返回了佐世保的军港,修整了一个月后,又到达了青岛。这次环球旅行证明了地球仪上的那些地方真的存在,并且带回了大海对岸那块殷商后裔占据的大陆上,有许多黄金的消息。

消息传开之后,顿时引起了轰动,无数人涌向了大洋彼岸的黄金之国。不少人在淘金热中发了大财,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赔的裤子都掉了,只能在美洲大陆上找些活干。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只有拿着火枪和炸弹,去荒野里面跟土著和野兽搏斗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永乐十八年,蒸汽船的效率终于超过了桨帆船。朝廷在印度下边的大岛修建的军港也终于完工,从此南洋舰队可以直接开到非洲去了。不过南洋舰队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太久。很快的,朝廷就将势力越发膨胀的南洋舰队一分为二,建立了第三舰队,也就是印度洋舰队。

在印度洋舰队成立之后,印度次大陆上的诸侯们更加恭顺了。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吃的满脑肥肠,早已经没有了先辈来此筚路蓝缕开拓时候的精气神,变得平庸了起来。真理教趁着这个机会,又进行了一轮扩张,将整理传播到了欧洲去。

在印度次大陆上,新秦,新齐,新楚,新魏,新燕,新赵,新韩等国家里面,真理教已经被封为国教。真理教的势力是如此庞大,连各国国君都不得不礼让三分。除了在各国朝野中都有着巨大影响力之外,真理教的八大派系在经过长久的争斗之后,合而为一,选举出了教皇,并在高山之巅上建立起了气势恢宏的完美之城。

永乐二十年,教皇带着八十八位西凉龙骑,赶到洛阳朝拜帝皇之后,回到完美之城,随后就开始组建起十二个圣战军团,并号召信徒们一起参加了对遥远欧洲的大远征。这次远征持续了十年的时间,狂热的信徒们打穿了整个大陆,将真理的荣光一直传播到了遥远的英伦三岛。

在大远征的过程中,无数的古老文化在火焰中化作了灰烬。战斗牧师们宣布除了帝皇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伪神,不肯改信的都被绑在了火柱上。什么宙斯,雅典娜之类的,都被打成了伪神,他们的庙宇被推倒,他们的祭祀被屠杀,所有记录伪神的文字和壁画都被焚烧一空。

在印度大陆上,印度教和佛教也早就化作了尘埃,只有在极其隐蔽的地方,才能找到一丝过往的痕迹。在火枪和大炮面前,大陆岛上只剩下了帝皇这唯一的真神。虽然陈诚从来都不承认他自己是神,但是目睹过神迹的人成千上万,那么都将这当成了帝皇谦逊的语言。

除了中国旧地之外,到处都是帝皇的信徒。便是在中国境内,也有不少人拜伏在了帝皇的脚下。十几年前,人们谈起陈诚的时候,会用永乐皇帝来称呼,到了永乐二十年的时候,所有人都用“帝皇”这个名词来作为永乐皇帝的代名词。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