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玉真公主(2 / 3)

加入书签

人为尊。

时辰快到了,郭礼和裴洋之间又坐下两个个不太熟悉的人,裴洋称呼对方为陆大人,中书舍人路坚?

路坚主动和郭礼打招呼道:“当日光化门外与郭大人失之交臂,今日得见名副其实啊。”

“陆大人客气,久闻陆大人大名,今日始得一见。”

“虚伪!”坐在中间的一位中年文士忍不住道。

“徐大人何故如此?”路坚问道。

徐大人?郭礼倒是没有见过这位徐大人。

“余未闻素不相识又久闻大名,何也?君子坦荡荡,语出乎于心言于表,徐某看来两位大人皆是口是心非之人。”

我靠!郭礼忍不住站起来,这位徐大人言辞之中明显说自己和路坚是两个小人。这位徐大人什么来头?

“徐大人还是管好秘书监,传闻秘书监常有监守自盗之徒,郭大人身为大理寺卿可要好好查一查。”路坚不忿道。

秘书监?图书馆馆长?单看对方的职务都知道,这位徐大人不好惹,引经据典在徐大人面前无疑是死路一条。郭礼按捺心里的火起坐下来,在这里不比武力单比文采,郭礼如果货真价实早把这位徐大人怼到地缝去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路坚抬出郭礼大理寺卿的身份,徐大人跟着郭礼一同坐下。明面上不分上下,郭礼吃了亏脑子灵活,这位徐大人肯服输落座,秘书监内可能真有问题。

裴静思还是首次看到郭礼吃瘪,忍不住笑出声来。裴洋呵斥道:“无礼!”裴静思吐了吐舌头,依旧坐在郭礼身旁。

明珪竟然也来了,左顾右盼看到郭礼后急忙过来打招呼。

这小子早来一会多好,老怕少壮,明珪怼死秘书监的徐大人问题不大。

就在这时鼓了响起,宴会时间快到了,这个时候来的客人一般都是尊贵无比的客人,郭礼好奇究竟是谁来了的时候,有人唱喏道:“玉真公主到。”

郭礼听万安说过这个姑姑,自认若论及宠爱远不及玉真公主。当年玉真因为深受李隆基的宠爱耽误了婚期,双十年华遁入道门。

玉真公主在王维的陪同下款款而来。一身素白相间道袍,淡妆素颜,五官别致有型,一如寒冬雪梅,又似清水芙蓉。

万安本已出世脱俗,玉真有过之而无不如。

二皇子跟在玉真公主身后,一路走过二皇子分别介绍来宾给姑姑认识。走到郭礼身前时,玉真问道:“莫非是长安纸贵的郭礼郭大人?”须知玉真一路走来,最多对人颔首致意何曾开口询问,此刻场中焦点倒聚集在郭礼身上。“不过信手之作,公主抬爱了。”二皇子亲自安排姑姑坐了右首上座,然后回到主座宣布宴会开始。

今日宴会主题是丽正书院。

在二皇子示意之下,一位中年男子站起来道:“大唐盛世,当今圣上建丽正书院,自当集贤纳士当为世人之楷模。所谓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二皇子深明大义聚众讨论,鄙人抛砖引玉,惭愧惭愧。”

中年男子坐下,脸上踌躇满志,看不到一点惭愧的模样。

二皇子点点头。

郭礼听得烦躁,文言文本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与其讨论还不如各自做一篇文章诗歌,好过在这里互相阿谀奉承。

“久闻郭大人一篇圣贤文章引起长安纸贵,敢问郭大人有何高见?”

秘书监徐大人满面得意之色地坐回座位,众人的目光同时聚焦到郭礼身上。当时文坛以张说为领袖,唯一质疑的声音牵扯到郭礼身上。郭礼虽是武将出身,文章诗句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有好事者把张说和郭礼并称为“张郭”。徐大人突然发难,郭礼猝不及防。其实郭礼和孟浩然谈起过丽正书院,孟浩然以为丽正书院是当今皇上好大喜功,丽正书院以张说为首必定多一些歌功颂德之辈。郭礼当时说了一句驴粪蛋蛋表面光,孟浩然深以为然。这时徐大人突然发问,郭礼曲意道来。

“丽正书院不过是佛祖身上散发的金光,何足道也?”郭礼一句话惊起千重浪,玉真公主更是盯着郭礼眉目流连。

“仗着刚立下军功就敢在此口出狂言?”

“黄毛小二,懂什么道德文章?”

“简直斯文扫地奇耻大辱,居然如此形容丽正书院?”

明珪一如既往的支持郭礼,若不是有二皇子在座,这小子没准会当场欢呼。

张说脸色声称不动于色,二皇子沉声问道:“郭大人何出此言?”

郭礼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昌黎先生曾言:师者,授道解惑者也。圣上开创丽正书院,待遇优厚,皆为从五品以上者。敢问开创丽正书院的意义何在?郭某不才,认为迎广开门路,召集天下学子进入书院学习圣贤文章,以优秀官员为楷模,从中选拔优秀学子进入仕途补科举之遗漏。”

沉静如水,场中就算落下一根针都可以听得清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