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势力(2 / 2)
交集,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贵族。
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把精力花费在了翻译佛教经典和建造寺庙上。
自公元1601年腊月十五日起,他开始建造‘不思议如意宝刹’等六座寺庙,历时十七年,至公元1617年夏竣工。
绰克图台吉,为外喀尔喀传授佛教作了大量贡献。
林丹汗正是在1617年,在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下,由黄教(格鲁派)改宗红教。
绰克图台吉到青海之后,联合康藏地区红教及其支持者,大力迫害黄教,很显然,他也是信奉红教的。
至于明人,他原本就是喀尔喀人,经常骚扰明边进行劫掠,自然不会把眼前的两百明人放在眼里。
藏巴汗,又作第悉藏巴,早期是藏语称号为“后藏上部之王”(今日喀则区域),后来是明代后期西藏地区继帕木竹巴、仁蚌巴之后兴起的世俗贵族政权。
1565年,原本担任仁蚌巴手下官员的辛厦巴才丹多杰起兵造反,先后占据了香、八囊伦珠孜、帕日等宗管辖的地域。
一年后,辛厦巴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乌思藏地区。
他自称为藏巴加波(藏是藏地,加波是国王的意思)。
这也是西藏历史上藏巴汗政权的开端,首都在三竹节(今日喀则)。
1618年,噶玛巴派万余人前来救援,打败了由色拉寺僧兵与其他格鲁派势力所组成的联军,攻占拉萨,占领色拉寺和哲蚌寺,杀死了起事的格鲁派僧人,其余的格鲁派僧侣只好逃往北方。
此年,彭措南嘉自称为后藏上部之王,正式建立政权,史称藏巴汗。
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由此可见,藏巴汗是信奉红教的。
1621年,噶玛丹迥旺波继任藏巴汗。
由于西藏和巴蜀之地接壤,所以,他们也没少和明人打交道,自然不把明人放在眼里。
“白利“一词才固定地指康区一带的白利土司,此前其作为地名时多指安多地区;其中心区域应在今昌都芒康一带,且以此为中心四处扩张,至白利月顿多吉时期达到鼎盛,势力范围包括德格、邓柯、道孚、石渠、昌都、类乌齐等地区。
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统治的地区与明朝云南接壤,自然两方也有摩擦。
早在1620年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就是主巴噶举派的一位大施主,到了现崇祯二年,著名的佛教圣地,绛顿交予主巴噶派的噶玛丹培管理。
也就是说,白利土司也是信奉红教的。
由于他所统治的地区与云南接壤,他们对明人自然也不会抱有好感。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