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商人(2 / 2)
足矣!”
薛纶弟薛缨是两淮盐商,明中叶,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在边疆屯田纳粮换取盐引的开中制度,渐被纳银的折色制度所代替,盐商也分化为边商和内商。
边商专纳米、豆、草束,依靠贸易盐引谋利。
内商则坐场掣盐,进行交易或转售他人。
由于内商处在支配盐的运销的地位,获利多,资本增殖快。
所以,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大盐商,纷纷寓籍淮安、扬州,薛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居扬州的。
薛氏家产五世没有分开过,是由兄弟共同经管。
薛纶回家后,三兄弟齐聚一堂,晚饭吃的是面条,虽家财万贯,但薛家极为节俭。
薛纶曰:“我见各地盐商纷纷南下杨州置产,成为内商,薛家以得寸进尺为经营理念,三弟为何大同苦守?”
薛缨道:“祖上立下家规,永不分家,这数千号人,是否全都愿意迀居杨州?”
老大薛经道:“薛家在大同良田万倾,商铺无数,我不愿南下。”
纶道:“我要弃官回家,可以奔走两地,你率领一部分人可以南下。”
薛经及薛缨大惊,薛缨跪曰:“兄官居四品,我们均感有光,四处炫耀,千万不可弃官。”
薛纶道:“我为官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落得被人诬陷下场,我意已决。”
薛经及薛缨不知道的是,在薛纶弃官回家的时候,就已经辞官了。
薛家南北置产各半,晚年纶行走于大同杨州之间,待人和善,养浩然正气。
同时管理两地各种事宜,终年五十有八,葬于天镇县孙家河九龙湾。王家屏谱墓志铭曰:耀百世而有光,公其不亡。
留在大同府的薛氏多是大哥薛经一脉的后人,薛经在天镇及阳高一带,置田无数,他原本就是老实本分务农的人。
哪怕他这一脉开始经商,也是在做老实本分的生意。
薛氏一门能代表大同府,是因为他们发展到崇祯年间,已经是大同府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了。
加上薛纶当过官,他们的名望在大同府也是数一数二的。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