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阴云下(3 / 4)

加入书签

回事,一直以来都是坚定不移地按照刘正龙制定的计划去走,至于边境战事,直接选择性地忽略了。

虽然对于军事不太上心,但是四大家族转移家眷的速度可就快多了,现在几乎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杭州。四大家族南迁,带来的是京城南迁大军队伍逐渐庞大起来。现在可以说,京城内有头有脸得到大人物都把家眷迁往了南方。

京城内人心惶惶,这些没有传到宫中,当然官家也不会知道事态那么严重。在他看来,有了梁方平率军八万巡视黄河,金军只要不度过黄河就没有什么大问题。至于河东路就更加没事了,有驸马刘正龙坐镇,那绝对不会有问题。

官家最愁的还是地震之后的救灾,最终在太师蔡京的建议下,让刘正龙出任西北宣抚使,代表朝廷去赈灾,同时节制整个西北的军务,政务。当然了,赈灾所需要的五百万贯,需要这个西北宣抚使自己买单。

关于刘正龙宣抚西北,遭到了白时中,王时雍,张邦昌,范致虚等重臣的反对,毕竟那样等同于让这个秦国公节制了整个西北,那是相当危险的。另外既然刘正龙宣抚西北了,那么李邦彦又算是什么呢?等于两个人同时宣抚西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就在白时中等人抗议的同时,皇城司递交了李邦彦在西北贪墨军饷,和西北将门闹翻,被西北将门联名上告的折子。

说好听点叫联名上告,说不好听就是联名逼宫,这种情况下,官家下令李邦彦卸任回京,刘正龙出任西北宣抚使,节制西北诸路的政务,军务。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知道功勋世家的势力是多么庞大,李邦彦被调回,刘正龙出任西北宣抚使的同时还兼任河东路宣抚使,这权限之大实乃罕见,这背后和功勋世家努力分不开。而一向掌控朝局的文官集团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毫无作为,或者说连发言权都没有。

这一天,四大家族依旧是在阙云楼开会,这一次主题就比较明确了,而且也不怕皇城司会监听。

潘旭做为会议发起人,他也没有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河北大地,金国铁骑随时准备南下。据可靠消息,金军已经兵发赵州,蓟州,而且金国皇帝已经在调兵遣将,兵分两路,总兵力达三十万。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兵发河东路,主要是牵制强大的西军,为东路军进攻京城创造便利。这一次完颜宗望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克京城,要知道当初金国灭辽国,出动的总兵力不足二十万,就灭掉了辽国百万雄兵。至于我们大宋禁军,什么情况,大家应该很清楚,咱们就不用讨论这个问题了。”

战争阴云笼罩下,文官集团还在勾心斗角,还在想办法压制功勋世家。在这个时候,官家并没有足够的警惕,并没有做出最强有力的防御措施。如果没有恽王擅自勾结禁军将领的话,官家甚至一点调整都不会做出,刘正龙也不会宣抚西北。当然了官家让刘正龙宣抚西北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这个家伙出钱来赈灾地震灾区,殊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让这个野心家最终掌控整个西北。

高琛说道:“是呀,枢密院已经接到无数的军情奏报,可以说大战一触即发,虽然没有引起官家足够的警惕,但是我们却不能什么都不做,要不然真的等金军杀过来的时候,大宋可真的要亡国了。”

大宋要亡国,这句话可以说压在四大家族的心里,这是第一次公开说出来,尤其是从高琛的口中说出来,这就预示着改朝换代在这些功勋世家的心中已经不再是秘密。

石谊早就憋了很久,这个家伙直言不讳地说道:“现在,我们也没有必要和文官集团争斗了,把权力放给他们吧,咱们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整肃军队,确保打赢京城保卫战。不管西线战事如何,我们都要确保京城万无一失。”

曹琦这个驸马爷第一次代表曹家出席这么重要的会议,他说道:“从今天起,我们正式为主公而战。整肃军队的确要提上日程了。龙卫禁军新任指挥使王穆是太原王家的子弟,王家已经效忠主公了,我们要尽快帮助王穆掌控龙卫禁军,这块就有高家负责吧,反正大家全力配合,以高家为主导。至于神卫禁军,我们曹家负责整顿。天龙禁军,捧日禁军现在依旧在官家的掌控之中,我们的人级别太低了,短时间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只需要控制部分就可以。关于上四军,我们只需要掌控神卫,龙卫即可。下面的禁军,按照之前约定的去办。潘家,石家你们想办法掌控住驻扎禹王台,牟驼岗的禁军,因为外围战,他们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别被文官瞎指挥而毁掉。”

京城内驻扎二十万禁军,其中上四军共有八万,归殿前指挥使掌管,俗称御林军,其余的十二万军队归枢密院掌管,只不过枢密院也只是名义上掌管而已,真正执掌的是侍卫步兵司,侍卫马军司,和殿前指挥司统称为三司。

京城外还有三十万禁军,只不过最近几年陆续派出去了,其中十万跟随高俅镇压梁山再也没有回来,最终落到刘正龙之手参加了西夏战役,最终被整编成龙骧军,十万变成六万。被梁方平带走八万去驻扎在黄河边上,来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