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下山(3 / 5)
转转了好几番仍是寻不得外门在何处,更别谈“源朝酒家”。
瞧见前头有一位玲珑小女款步行,手里提着一笼小笼包。
小女见这头戴黄竹斗笠的少年朝他走来,心道:“好生奇怪,天又无雨,这人带个斗笠作何?”川秋雨走至身前,方欲张口,却又是不知如何称呼这位,称他师姐,瞧他年纪不大,称他师妹,他才来青城门两日,实在为难。
女子倒是落落大方,透过斗笠缝里瞧见这少年冠玉面容,不似个登徒之人,她直道:“这位道友,何事?”川秋雨闻言她是聪明,称自身道友。
“女道友,在下初来乍到,不识路,想问一问外门在何处?”女子闻言“女道友”再瞧这支支吾吾嘴角不利索的少年竟是掩面一笑。她道:“我才十三,叫我师妹就好了。”
川秋雨闻言,点头应是:“好的,十三师妹。”女子努嘴,忙道:“人家名叫小玲。你才叫十三呢。”瞧川秋雨木讷,她续道:“去外门作何?”
“吃饭。”川秋雨挠头,直回了两字。小女瞧见川秋雨身后的放牛娃与那头“声名大噪”的青牛儿,才是恍然,又问:“药阁中人?”
川秋雨真不曾想自身还不如这青牛儿名气大!朝着手提小笼包的女子轻轻点了点头。小女瞧那放牛娃面黄肌瘦,笑道:“在此地候着,我去去就来,将这小笼包送给沈姐姐就来领你二人去外门。”川秋雨闻言“沈姐姐”三字一瞬错愕,自然是想起了沈寒烟,不过转念一想就否了这个念头。与沈寒烟告别已有一月,那世她已是六七段修为,早是辟谷,怎还会吃小笼包?
川秋雨、放牛娃二人一青牛儿还就真木立原地不动,候着小玲。往来身袭长衣的修士纷纷是投来几眼,不光是因为这二人一青牛是药阁之人,更是因为这奇葩的扮相。
好在遇见了一位好心女道友!
二人一牛随在小玲身后,瞧她折纤腰以微步却似随风摆柳,几番兜转终是走出了青城内门,来到外门之中。青城门中内门就似嫡系长子,而外门这是旁系。从这地势分布就可瞧出一二,内门依山傍水,峰峦数重,而这外门则位于青城门山前出,占地委实不小,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可多是“简陋”屋舍,简陋二字是相对内门而言。
川秋雨好生谢过了领路小玲,这才抬首直视小玲,瞧她梳个羊角辫,好生“可爱”,明眸皓齿,樱桃小嘴上是翘鼻尖尖,让人一瞧就知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女。
小玲临走前,回首道:“还不知你二人名字。”
“川西凉。”
“放牛娃。”
“哞哞哞。”
小玲掩面“扑哧”一笑,走了。
外门弟子不似内门弟子消息灵通,渠道极少,可入这外门之中,川秋雨、放牛娃与这青牛仍是备受人关注,因这青牛儿实在太显眼,这青城门修行之地何时混进一头青牛儿?
有几位眼尖的瞧见这二人一牛是从内门之中行来,还有这九月阁的小玲领路,“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时不少人围了上来,好不热情:“师兄来外门吃些什么?”
内门中人可随意出入外门,而外门中人却不可随意出入内门,这便是规矩,外门子弟已是习以为常。瞧见这内门中人来,无外乎就是来讨几口吃的罢了。
放牛娃是个礼貌人,人敬他一尺,他也要还回一尺,忙道:“多谢道友接待,初来乍到,不知‘源朝店家’在何处?”说罢,微微一笑。
那几人闻言初来乍到,忙的抢着引路,为何呐?初来此地之人就可在内门,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修为五段之上,一种是有关系在里头,攀关系进内门。这两种人,无论哪种都不可惹,尤其是这第二种有关系之人,再瞧这放牛娃二段修为,这不正是第二种人?由此瞧来,吃关系这条路在何处都是条硬路子,不光是在俗世,于这光怪陆离的修行界中也是如此。
源朝酒家!
川秋雨、放牛娃二人终是寻到了青丑口中的“源朝酒家”,瞧这门庭若市的模样,川秋雨二人入店去,柜台后头坐着一位美妇,身淡蓝翠水纱衣,眸含春水,对每位来往的可人都笑意盈盈。
此处自然少不了楼三千,楼三千只瞧一眼,便摇头:“不合老夫胃口,还是我妻汤渐红好!”
“店家,十碗‘肥肠米线’。”川秋雨行到柜台前,浅浅说道。
美妇眸子一闪,笑道:“这位小友,实在抱歉,方才最后二十碗被人
给买走了。若要吃,明日再来吧。”川秋雨闻言眉头一凝,放牛娃都已是饿了两日,再候一日怎可?遂道:“那便有什么上什么罢。”
“好,那便给小友点上十碗“肥肠米面”,小友寻座,稍后就送上来。”美妇连连歉笑。
“源朝酒家”分上下两层,一层多堂食,二层小隔间。
瞧这一层人流不息,川秋雨、放牛娃二人直上二层去,将青牛儿留在门外,它也不嫌弃,随处找了个地有模有样的盘蹄而坐,来往人瞧的出奇。
川秋雨寻了处珠帘小隔间,透过珠帘可将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