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转变(2 / 3)
。
二皇子比较安分,心地纯善,并没有太多的宏图大志,但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即便偶尔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遭受世人误解都能一笑置之……这是方便五爷七爷十爷等咸鱼们代入。
这也算是他的优势,因为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比较了解他的那些兄长们,才好这么编造。
孔尚任捧着剧本梗概开口建议,他觉得这么写皇子们不好,这种兄友弟恭的戏码缺少戏剧冲突和可看性,若是能把两位皇子设置成对立性格比较好,这样增加戏剧冲突后更容易吸引眼球。
殷陶觉得孔尚任政治敏感性太低,难怪会写出那本《通天榜传奇》。
如今的皇子们都打成一锅粥了好不好?
大家看戏剧是寻找心中的乌托邦,想看让自己感到心灵慰藉的童话,谁会想看现实?
不过面对着孔尚任却不好这么解释,殷陶只好搬出杀手锏——皇上喜欢看这个。
孔尚任立马闭嘴了,开始琢磨起了剧本。
殷陶离开后,孔尚任的专属小二过来换新茶。
这几日小二跟孔尚任混熟了,偶尔也会过来跟他开一开玩笑。
方才殷陶离开之前,曾经给了小二十两银子,叫他务必照顾好孔先生起居。
小二心情好,笑嘻嘻地同孔尚任闲聊道:“先生这是遇上了贵人啊!”
“是啊。”孔尚任笑眯眯道,“看着倒像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啊!”
小二奇怪地看了孔尚任一眼:“先生成日里和十二爷在一处,竟都不知道他是谁么?”
十二爷的府邸离着酒楼不远,小二时常能看他骑马回来,也早早便认识了。
孔尚任略是不好意思道:“尚且还不知道。”
总觉得直接问人家不大礼貌,但直觉对方来头不小,是能改变他命运的那种大佬。
小二走过来,在孔尚任耳边轻声说了两句。
孔尚任瞬间挺直了腰板。
原来只以为对方来头不小,没想竟然是皇十二子,真正的龙子凤孙。
孔尚任没想到,他都这把岁数了,竟然还能接触到皇子,并且这位皇子还很欣赏他,许了他一个锦绣前程。
孔尚任暗自下定决定,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写出叫十二爷满意的高质量作品,绝不能叫十二爷再另寻他人顶了他的差事。
出剧本是个大工程,这年头的文人作家写东西很细不说,还爱逐字逐句捉摸,殷陶很明显等不了太久,便从三爷那边又借了几个人过来帮衬孔尚任。
殷陶过去三爷府上领人时候,那几个人都说得很好,不管十二爷安排什么棘手的活儿,他们都会好好配合。
结果听说要给那个之前被贬官后来致仕的孔尚任打下手后,这几个人便嚷嚷着不干了,都觉得自己能力很足,而且主意也很大,不能给这么一个不得志的编剧打下手。
殷陶想起康熙和四爷对三爷的评价,突然之间便产生了共鸣。
三爷性子太飘,不大务实,他手下的人也一个个养得心比天高。
这般没什么团队精神也比较难干事,殷陶只得好说好道儿地将这些人又送了回去,转头找四爷借人。
四爷最近开始着手收债后,才知道这活干起来真是费劲儿,忙得脚打后脑勺的他也是好不容易才抽出时间见了十二弟一面。
四爷也没想到殷陶这般效率,不过几日不见,已经铺开摊子叫孔尚任投入了创作之中。
如今正处于胶着状态,若是十二弟此番真的能成,便会大大地提升收债的效率。
四爷感激之余,又对着殷陶嘱咐,写归写,说归说,但不要映射太子和曹家,不要触碰皇阿玛的底线。
太子是皇阿玛心尖上的儿子,曹家是皇阿玛最倚重的奴才,若是说他两个不好,等于是给皇阿玛找不痛快。
殷陶表示明白。
这剧本字数不多,又有了剧情梗概在前头放着,不过小半个月功夫,孔尚任的团队就把初稿拿了出来。
殷陶请了戏班,先给福晋在府里摆了一场小戏。
毕竟以后这部戏可能会变得非常火爆,舒怡怀着孩子不能去人多的地方看戏,如今早早先看上一场,相当于点映级别的贵宾待遇,也省得舒怡到时心里头遗憾。
这出戏人物丰满,情节给力,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蓬勃之感,尤其是最后高潮部分,看到国家强盛,四方来朝的盛景……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