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荆棘之路(1 / 3)

加入书签

下课后家长们涌进来接孩子, 宋曼青一见到神情阴沉的宋父,小脸瞬间吓白了,她知道自己刚才那糟糕至极的弹奏被父亲听到了。

宋父一直很重视女儿的教育培养,对她寄予厚望, 要求也很严格, 稍有不好便有责骂。

“于老师。”宋父还是先挤出了得体笑容来和于老师打招呼, “曼青这孩子笨了些,以后还得请您多关照关照。”

“您说笑了。”于静也知道是因为前面钟秀的表现太出色给宋曼青带来压力, 导致原本水平还不错的她发挥失常,于是劝慰道, “以后在家还是可以多练习练习, 一次弹不好没关系, 最重要得是心态。”

宋曼青的确很优秀,但是不能与钟秀所拥有的音乐天赋相比。在艺术方面, 天分往往决定了一切, 于静也是在省音乐高校学习过的,见识过真正的天才和普通优秀学生的差距。

于老师也希望宋曼青不要执着地去和钟秀比, 放稳自己的心态, 苦练下去她以后也能在音乐之路上有所成就。

“这就是您的得意门生吧。”宋父看向于老师身旁的阿洛, “好几回都把我们家曼青给比下去了。”

阿洛也见到了宋父看似温文儒雅实则皮笑肉不笑的神情, 还有打量审视的目光。

其实在原主的记忆里, 也不是第一次见面, 县城和市里的比赛常常碰上, 每次原主都拿下了第一名, 而宋曼青又总是第二名, 但无论是原主还是家人都更多沉浸在欢喜荣耀中, 没有注意到其他。

原主也想不到宋父将来会做出那样疯狂卑劣的行径。

见班上的孩子都各自跟着家长走光了, 阿洛还在座位上看乐谱,宋父皱了皱眉,于老师不会是经常给这个叫钟秀的女孩子开小灶补课吧。

于静看出了他的想法,解释道,“钟秀的家不在县城,我要等她的家长来才放心,所以她会在这多留一会儿。”

当然也可以多一点时间练练琴,钟家的家庭条件她也清楚,哪怕于静尽力为钟秀争取减免少年宫高昂的补课费,又参加了不少比赛获得奖金,但这些对于学钢琴来说都只是杯水车薪。

光是长期练习所需要的一台钢琴,钟家就不可能买得起。若非是钟秀的天赋太过惊人,否则根本弥补不了这其中的差距,甚至是达到现在的超越。

等到教室里只有阿洛和于老师两人,

按着于老师的要求,阿洛又坐在钢琴前弹了一遍《G小调前奏曲》,比之前更为动人澎拜,无论是领悟力和情感的投入,还是弹奏的技法都让于静赞叹不已。

于静在心中更加坚定了让这个孩子学习音乐是正确的想法。

“于老师好,囡囡,爸爸来接你了。”门外原主的父亲钟大山,年近五十,脸上尽是农家汉子的粗糙,他搓了搓手,微弯着腰跟于老师打招呼,还提着一黑色袋子,“这是家里的一些山笋蘑菇,不值什么钱,就是点心意。”

于静让他进来,笑着说道,“钟大叔,我是想跟您再谈一谈钟秀学音乐的事。”

天赋这东西看似光鲜亮丽,但其实也是脆弱不堪一击的,它必须得到足够的指引才会升华。

在于静看来,钟秀比刚到少年宫上课时表现的更出色,就是因为她的天赋潜力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获得有效的指导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若是让她留在农村的小学中学里,她的这份天赋灵气很可能就被埋没荒废了。

*

另一边,宋父带着女儿宋曼青回到所住的居民小区。

小区里也有不少人家在少年宫于老师那里学钢琴,多是因为报纸电视上宣传的钢琴热还有于老师是从省城音乐学校毕业生的身份,带着虚荣心和攀比心,以及一份含糊不清的望子成龙梦。这一路上也常常能遇到熟人,正是因为太熟了就少不了闲言碎语。

“他们两口子老是炫耀女儿多优秀,是什么钢琴天才,我看也不怎么样吗?哪听说过老拿第二名的钢琴神童啊。”

“于老师班上那个女孩也不知道是哪家的,怎么教得这么好。”

“好像不是县城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