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风华[13](6 / 8)
要是发表出来,整个量子物理都会轰动,甚至足以推动现代物理大厦的建成!那是独属于他、也许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子理论!
盛明安打开黑科技程序赠送的礼物,该证明式在脑海中播放。
循环播放。一遍又一遍。
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
好吧,完全看不懂。
想要理解这困扰了无数伟大的物理学家的难题果然不容易。
盛明安暂时将系统赠送的礼物放置到脑海中的某个角落里,现在先想办法解决黑科技第三关卡和盛外公即将参与的‘鸿芯项目’吧。
薛定谔方程的证明是之一,至少他得先打牢量子力学的基础!
盛明安长舒一口气,精神饱满,迅速投入到无限的科研世界中。
***
不久后,高考成绩出来。
盛明安理科考了701分,而陈惊璆比他少十分,两人都没有加分但是超过华科大录取分数线四十多分。
华科大物理系虽说数一数二,但华国物理系普遍偏弱,因为物理系实验室里需要用到的各类精密仪器都被美国限制购入,所以华科大物理系录取分数线相对其他热门专业会低一点。
不过低不到哪去。
好在盛明安和陈惊璆都过线,不会被调剂。
盛明安裸分701,和其他中学的一名同学名列津市榜眼,而状元裸分其实才687,但人家有加分政策多了20分。
高考成绩公布,全国各地状元人选新鲜出炉,按照每年的惯例要么被媒体大肆报道、要么上热搜。
盛明安单独上了次热搜,因为他跳级直接参加高考,不算加分,他就是津市状元。
再有颜值和三篇SCI一作论文加持,得敬称‘盛神’,没人反对。
围脖账号下面齐刷刷又是三香跪拜求学神保佑的盛况。
热闹过一阵后,见盛明安始终没出来发博,网友渐渐也都散了。
围脖重新回到安静无波的时刻,而热搜还是被各种社会事件和娱乐圈事件以及明星占据。
***
七月初。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会议室。
经过十四个月的候选项目评选,从初选到评审再到各评委会确定科学奖正式候选人和候选项目,最后就是理事会的审议。
现在正是最后理事会评选投票的阶段。
陈嘉庚科学奖设立于1988年,共设六个奖项,每隔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评选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一般是一人,最多三人。
该奖的设立是为打造华国本土的‘小诺贝尔奖’,因此评审制度颇为严格,宁缺毋滥,所以获奖成果的水平和质量都有保障。
此时理事会成员都已经决定好陈嘉庚科学奖的前五个奖项名额都已经确定,除了信息科技技术奖颇有争议。
在场理事成员基本都是华科院院士。
一屋子院士争得面红耳赤。
理事成员李佛佳:“让盛明安拿信息科技技术奖实在不行,他太年轻了。这个奖要做好,它就不能随便颁发。这要是给了盛明安,其他同样拿得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怎么想?我觉得给他青年科学奖就好。”
陈嘉庚科学奖于两千年左右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形制相差无几,旨于鼓励华国青年学者,但奖项分量没有前者重。
理事成员师长祥撩起眼皮说:“陈嘉庚科学奖申报条件什么时候限制年龄?获奖条件限制过年龄吗?诺贝尔奖都不限年龄只看成果,你一个向诺奖看齐的科学奖还歧视年龄了?再说回盛明安,除了年纪小,他的新相位解缠算法、InSAR毫米形变监测成套全新的软件有哪点不合格。”
李佛佳皱眉,他承认盛明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其价值还是原创性、技术水平和贡献都足以拿到陈嘉庚科学信息科技技术奖。
但是……
“他年纪小,拿到过高的奖项歪了心性怎么办?以后再也突破不了这道槛,把自己困死在过去怎么办?年轻人不定性,过刚易折,天才早亡……”
李佛佳无声叹气。
正是担心盛明安年轻心性不稳,太早受到过高的荣誉和鲜花容易迷失。偏偏学术科研就得耐心,没有三五年、十来年沉下心的研究,怎么能有重大突破?
国内含金量高的科技奖就那么几项,一项比一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