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点兵(2 / 3)
亮?”
风长天直接将她带进了天虎山大厅,从这个角度望下去,山下的兵士们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蚂蚁。
紧跟着底下传来深长的擂鼓声。
姜雍容忽然想起了她头一次听到的战鼓,那是她还在坤良殿对镜描眉,准备以死殉国。
一年的时间过去,她的人生发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初那个心如死水的姜雍容,怎么样想不可能想到,当她今天再次听到战鼓时,血液都好像跟着沸腾了起来。
募兵的章程、前期的准备、兵员的安置……每一个步骤里都有她的心血倾注,但她的努力仅限于在幕后,看到这么多士兵齐聚于眼前,还是头一回。
没有亲眼目睹之前,十万人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是到了这一刻,才知道这个人数到底有多庞大,多惊人。
山下的兵士们随着鼓声排布阵法,喊声直入云霄。这还是隔着半座山,她已经觉得心跳加速,假如身临其境,不知该是怎样的热血沸腾。
风长天告诉她哪边是骑兵,哪边是步兵,各有多少人,都有什么阵法什么武器,打时候怎么打。
姜雍容看着他。
阳光十分明亮,但明亮不过他的双眸。他在说起这些的时候,眼中的光芒可真耀眼啊,和当初在京城里看奏折时的风长天截然不同。
她忽然间明白了,皇宫对于风长天来说就像一个笼子,叫怕再富丽堂皇,再高贵非凡,笼子就是笼子,风长天绝不会喜欢。
这里才是风长天想要的天下,天高地阔,无边无垠,可以任他挥洒,纵情驰骋。
忽地,她瞥见远处好像还有一队人马。
“那么是什么兵?”
风长天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他的眼力要强得多,“嗯?杨猪头的人?”
那一小队人马徘徊在远处,显然没有加入的打算,只是在观望。
姜雍容皱了皱眉:“快送我回去。”
“做什么?”
“叶慎悄悄截到了杨天广发往京城的公文,我还没来得及看。”
风长天便又带着姜雍容回私塾。
公文上皆有火漆朱印,姜雍容先将火漆烤得微软,然后拿书刀轻轻拆开。
这一招看似简单,其实火候分寸十分紧要,烤得略久一点或是离火略近一点,火漆会糊塌变形,烤得不够则无法轻易打开。
里面是两份折子。
姜雍容打开其中一份,果然是向朝廷汇报风长天募兵的事。
北疆人人称快的北征,在杨天广的奏折里变成了沙匪纠结群党,图谋不轨,恳请朝廷派兵镇压。
杨天广身为北疆都护,眼看着风长天坐大,不能坐视不理,上折求助,十分正常。
只是,因为邬世南的刻电传播,云川城人人都只道她和风长天这两个月是去了京城,杨天广却只字没有提这一点,是知道他们不在京城,还是直接无视,还是想将风长天以沙匪论处?
姜雍容一面这样想着,一面点起灯,将奏折凑上去烧了,然后将另一份奏折放回去,照旧封好朱漆,交给叶慎悄悄放回公差的包袱里。
叶慎听命而去。
风长天忍不住道:“直接少了一份,别人不会觉得奇怪么?”
姜雍容失笑:“枉你当了那么久的皇帝。封疆大吏上奏章的时候皆要上一份请安折子,若无事启奏,则只上请安折子,每月一封,以示边疆太平无事,所以又称‘太平折’。”
“嗐,当皇帝那段日子,爷真是不堪回首,若不是因为你,爷早就跑路了。”风长天说着摸了摸下巴,“杨猪头这是在跟玩两面三刀的花样啊,昨天爷还去问他借马,他嘴里明明肯了,反手就写了个奏折。”
姜雍容微微皱眉。
此次北征,最好的法子是联合杨天广一起出兵,一来更加名正言顺,二来多一份助力,那是如虎添翼,又加了几分胜算。
但杨天广这个老滑头,又是说粮饷不足,又是说兵员缺少,最后还抬起一面大旗,表示他要为风长天镇守后方,保住云川城,安定民心。
总之说来说去,打死不出兵。
现在看来,他不单不打算出兵,他还打算扯风长天的后腿。
这就有点麻烦了。
京中那些高官大佬们——包括她的父亲姜原——皆不赞成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