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五章 工业革命十二(3 / 3)

加入书签

钰拽着大步跃进了二十余年。

同时大顺也继承了明末思想家的诸多想法,是在那些思潮的基础上展开且发展的。

两国的经济基础,从正常时间线上,差了三百年呢。

三百年前,刘钰的改革,必然失败;一百年前,明末的主流思潮都是经济反动回明初,反对白银货币、反对一条鞭法、反对税收货币化,那时候搞刘钰这样的改革,死得更快。

苏南官营手工业开始瓦解、私营手工业发展、土地私有制重新成为主流压倒官田的时候,土木堡才开打。

朝鲜国现在才走到这一步,反动回溯的思潮占主流,几乎是必然的。

不出现贫富差距、不出现土地兼并、不出现工商业发展,募役法有个卵用?没有那么多“穷且自由”的劳动力,修运河不征劳役怎么修?

没有低价到伤农地步的粮食,又怎么让这些穷且自由的劳动力不至饿死揭竿而起?

低价到伤农地步的粮食,又怎么可能不让农村原本的经济体系瓦解,大量的佃农跑路城市,成为“穷且自由”的劳动力?

所以,简单的修运河。

两边完全是鸡同鸭讲。

在默认各自的经济基础为基本的条件下,孟松麓是根本无法和权哲身讲明白这些运河到底是怎么修的、又为什么会不伤百姓。

权哲身理解不了,因为孟松麓默认权哲身明白此时江苏的经济基础、土地制度、税收制度。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