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渡洮水(1 / 2)
孝昌元年四月,河州临洮郡。
翻滚着小片冰棱的洮水上,一支足足近万人的大军,正在源源不断地跨过五条搭建好的浮桥渡河。
元冠受亲自挂帅,率领韦孝宽、彭乐、李苗、石鹫等将领参佐,带出了长水、屯骑、越骑三营的全部兵力以及步兵营的一部分兵力,共计三千八百人,春耕结束后征召的随军府兵则有五千四百人。
九千二百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从兰仓城拔营而起,向接壤的西北方向的河州临洮郡进军,不出三日,便已到了洮水边上。
至于新兴到当亭一线的伪秦军能不能察觉到,元冠受不在乎也不害怕。
伪秦军内部的分裂是如此地毫不遮掩,现在莫折部已经很难控制超出陇西郡和天水郡郡治范围以外的地区了。
名义上的伪秦军很多,但是都是散乱在各个城池的不同部落,自保有余,出击不足。这些人都不需要元冠受去打,自己都能因为抢夺金银、牛羊、人口而内讧起来。
而在南秦州和东益州的老巢里,元冠受也留下了部分步兵营和全部射声营共计两千一百人的战兵,随时可以征召的府兵也有五千户,由羊侃、蔡佑、淳于诞诸将率领,两州事务则由留守的苏绰做最后裁决。
这些守备部队大部分都布置在祁山—西汉水防线的各个戍堡里,以河州和南秦州的距离,即便是伪秦军大举进攻,元冠受也有足够的回援时间。
“哒~”
“啪~”
漂浮着的冰棱冲击在浮桥上,继而破碎,滚落于马蹄下。
寒冷的天气让战马有些不适,抖了抖马腹,水滴溅落下来,又汇入了流淌不休的洮水中。
远处,极目西望,甚至能看到下边是灰褐,上边是银白的连绵雪山,空气冷冽而又清新。
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元冠受远眺着雪域高原,他前世曾在这里为国而战,没想到,现在又来到了这左近。
“大兄在想什么?”
韦孝宽与他一同牵着马渡过浮桥,侧着脸笑问道。
“想起了两句偶然听来的诗。”
“哦?不妨说来听听。”
“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刚出口,韦孝宽就用有点奇怪的眼神瞟了自己一眼,元冠受醒悟了过来。
很明显,又是朝代错乱的问题,还好现在不是在洛阳的时候了,元冠受已经是刺史。
这里天高皇帝远,身边又都是自己招募的军队,就算说点大逆不道的话,也没人能把自己抓下牢狱问罪之类。
在李白作这首诗的唐朝,紫袍是三品以上官员的衣服,但是在北魏,那是皇帝穿的常服...
咳了一声,元冠受继续说道:“又有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倒是好诗。”韦孝宽蹙眉道:“可多少有些壮志难酬之意,如今大兄统兵万众,北渡洮水,哪需要‘入梦来’?这铁马冰河便在眼前,正是男儿用武之时,可莫自堕了英雄气。”
“不错!”
谈笑间牵马渡过了洮水,元冠受复而昂然,眼见着车马辚辚,由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军,正在北渡洮水,开赴河州前线,心中哪还有半点感慨,全是满溢着胸腔的壮志豪情。
诗文只是点缀,作的好与不好,抄的应不应景,都不重要,能不能驱大兵,决胜负,才是他所应该考虑的。
而一路上,那为数不多对于胜败的考量,和从未统领过如此规模大军的担忧,在渡过洮水后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韦孝宽说得对,男儿功业马上取,怎么能临阵却怀了瑟缩畏惧之心?
河州是他志在必得之地,枹罕马场不仅仅关乎了战略规划中重要的凉马—蜀锦贸易,还在于,拥有枹罕马场,元冠受既可以出口南梁,也可以自己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有了兵,有了钱,在乱世里,什么没有?
大军一旦开拔出征,就不是能够轻易停得下来的了。
四月七日,长水营突袭泥和戍,四月八日,越骑营占领洮阳戍,至此,元冠受所率的魏军,在洮水北岸扎下了两颗钉子,作为后勤补给转运站之用,也保障了大军后路无虞。
四月十一日,魏军在接近南北竖直走向的洮水的西岸,占据了水池、蓝川、覃川三座城池,这下子伪秦军彻底慌了神。
西河王莫折阿倪此次进攻河州只带了一万兵马,哪还有去年伪秦军二十万部落民浩浩荡荡出陇口的威风。
这还不算,就是这一万兵马,对于伪秦军来说,都不能浪战轻掷。
因为这是已经是莫折部之前留守陇西郡的全部兵力了,这点家底子要是被嚯嚯干净,莫折部的诸位大王,比如什么东郡王莫折折珍,平阳王莫折安保,就可以一起陪着皇帝陛下在天水郡的上邽城里等死了。
所以伪秦军在陇西郡的最高军政首脑,西河王莫折阿倪迅速派遣快马回上邽报告,他手里只有一万伪秦军加上三千梁景进的叛军,既要围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