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寻仙(3 / 4)

加入书签

竟然还有年龄过了百岁,然后连动作都没有变得缓慢的人存在。要知道,即便是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人的平均年龄也不过七十多岁。甚至不少人的晚年都是在病榻之上,身上插着几根管子渡过的,不要说动作不衰了,恐怕就连自理都是个奢望。这样两相对比之下,如果还有人说上古时代没有修仙者存在,陈风绝对第一个不相信。

但是,既然上古时期还有修仙者存在,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仙人的存在只有在传说之中才有,逐渐被人忘却,甚至沦为笑谈呢?

《皇帝内经》肯定是成书于皇帝时期之后,按照现在的专家考证,这本书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出的,只是中医前贤们假托皇帝问道之名,向人们阐述养生与中医之道。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古时代,最起码也要是在周王朝之前了,不然按理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其实也属于周王朝时期,总不能说同一个朝代,后期的人称前期为上古时期吧!

那么,《皇帝内经》记载的上古时期,其实无外乎这么几个时期,一个是所谓的原始部落时期,那会儿人类应该还没有走到食物链的顶端,估摸着还会被猛兽们当做食物。那个时期的人连自保都困难,估计平均寿命也不会很长,应该是可以排除掉了。

第二个就是皇帝、炎帝、蚩尤等存在的部落争霸时期,那个时候连年征战,据说也出了不少的奇人异事,甚至还有传说中的仙、神等存在下凡帮助皇帝。当然,根据神话传说的记载,那个时候的人类也很强大,比如说蚩尤一方的,除了他自己实力强悍之外,还有七十二个铜头铁臂、刀枪不入的兄弟,还能御使各类猛兽出战。

而且几乎他们每次大战都会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光凭人力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大场面,至少陈风觉得那些人肯定都是修仙者。

第三个,那就是之后的三皇五帝时期了,那个时期据说是一个人神杂居的时代,甚至还有一株巨大的建木连通着人间和仙界,直到颛顼大帝下令砍伐建木,绝地天通,这才渐渐结束了人神杂居的时代。

第四个时期,就是大禹之后,将人王之位传给了大启,开创了夏朝,由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在那个时代也是经常有神仙之流出没世间。乃至于到了后来的商朝,据说也是因为“天降玄鸟,落而生商”,也就是说整个商汤一脉都可能是半人半神的血脉。而再之后的封神之战,更是各路神仙都出来了,哪怕是传说之中的道祖也跳出来好几个。那个时代,估计应该是整个古中国修仙这个行业最为昌盛的时代了吧。

自周王朝以后,人间的帝王就不再以人王自居,反倒是做了天的儿子,成为天子了。或许在那个时代,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大事了吧,甚至整个天地都出了大问题,也许就是这个大问题导致了世间修道成仙的人越来越少了。

再之后,世间所流传的有关修仙者的传说越来越少,或许东晋时期被道教尊为“小天尊”的葛洪仙师也能算得上是得道之人。但如他一般的修仙者们毕竟没有前人那般毁天灭地的威能,甚至就连长生也做不到。毕竟在这个时代流传最多的还是尸解成仙以及兵解成仙等需要放弃肉身,追求元神永生的成仙方式。至于传说中如同上古时期一般肉身白日飞升的真正大神通者,几乎已经没有记载了。

也许在那个时代,修仙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追求长生了,或许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意义,一种遥不可及的追求。就如同“仙”这个字一般,左边是“人”,右边是“山”,根据古籍中的记载,“仙”的意思其实就是“人隐居在山中刻苦修炼”。但是如果“仙”表达的意思真的只是这样,为什么一定要躲在山中才能苦修呢?难道在万丈红尘之中就不能修仙了吗?“仙”究竟代表的是“人在山中方为仙”,还是“上山为仙,下山为人。”?

或许那个时候的修仙者们已经发现天地出了大问题,想要成就仙人长生不朽已经是一种奢望了吧!也就是在这几个时期,道家内丹、外丹一脉大为盛行,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利用外在的道具,例如仙丹来成仙,以追求长生与不朽。就如那一心要追寻海外仙山的秦始皇,又如往后一个个朝代为了成仙,不惜吞食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所谓“仙丹”的帝王们。

陈风倒是有些不能理解,既然能够成为皇帝,肯定是受到过严苛的教育的,不可能三言两语就会简单的被所谓的方士们所哄骗。也许古代真的有吃了仙丹后成仙不朽的人存在,只是那些帝王们无缘求的真正的仙师与仙丹吧。

至于可以找到的有迹可循的最晚的古代修仙者,陈风认为应该就是张三丰了。张三丰这个人据说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练武,然后观龟蛇二势创出武当一脉的绝学。最后,根据他的门人弟子的记载,他足足活了有一百二十多岁,甚至可以说他的生命轨迹横跨了一个世纪,宋、元、明足足三个朝代。

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外族蛮夷入侵,华夏大地神州陆沉,普通汉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即便张三丰是道士,但陈风并不觉得他的生活条件会有多好。

在那样一个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