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是一种使命感,也是一种信念!(2 / 3)

加入书签

这部广告片的故事发生在公元790年。

这时,西域只剩下龟兹和西州两城。

两地之间互相输送军费,以维持军备,维持大唐在西域最后的统治和威慑力。

一次从龟兹护送军资到西州的城的路上,运款小队在半路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名从其他地方逃来的外地残兵,在偷摸财货时,被之前晕倒的龟兹老兵制服。于是,唐兵押着残兵,踏上了送钱的旅程。

满打满算,这部《大唐西域最后一次转账》,只有两个主要角色。

一个老兵甲,一个残兵乙。

老兵甲的年级大一些,大概五十多岁,已经头生白发了。

残兵乙的年纪小一点,大概三十代末,四十岁出头的样子。

这两个角色,承担的戏份都很重。

老兵甲的角色,代表的是“信念”!

承担着“虽远必达,分文不差”的使命感!

哪怕运款小队已经全军覆没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一定要分文不差的将这笔军资,护送到西州城。

而残兵乙的角色,则是老兵甲在护送军资的路上,擒获的残兵。

他原本是想帮死去的战友递送家书的,根本不相信老兵能够将手上的军资送到西州城。

他一直都希望将这笔军资分了,当回长安的路资,将战友的军书送回去,然后在长安过快活日子。

但是在两人相伴而行的路上,经历过一些事情后。

他渐渐从不信使命到重新相信。

再到代替因为乱匪,丢失性命的老兵,拼尽全力将这笔军资,送达西州!

整部广告片,借用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用一件小事,映射了一个关于“使命”的庞大命题。

这部广告片,能不能拍的好,能不能拍出其中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全靠这两个主角的发挥了!

所以魏来不敢随便找人,只好将目标瞄准了刘叔。

能在国家大剧院,一演就是二十多年,中间还参与了非常多国家级别的电影大制作。

刘叔的演技自然是没得说的。

魏来也非常信赖他,相信他一定能胜任这个老兵的角色。

刘楷接过了魏来递来的剧本,与魏老爷子两人凑着脑袋,便一起看了起来。

魏老爷子还将胸口挂着的老花眼镜戴上。

这毕竟是大孙儿(大侄儿)的第一个正经项目。

两人看的都很认真。

越是认真,两人就越是从剧本中,看到了非常多内涵和深层次的东西。

丝毫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的说,这部剧本确实是一部好剧本!

抛开其“广告片”的性质不谈,单单看剧本内容,立意非常的高。

这是一部传达使命感和信念感,能够给人心灵的力量,洗涤灵魂的好剧本!

就像银联内部的评价那样。

这部剧本如果加长一些,丰满一下故事剧情,就算是拍成电影,在立意上,也丝毫不逊色那些大制作的剧情电影!

更别提,这个剧本在充分表达了世人对“使命”的理想主义的同时,还兼具了其承担的“广告”要素。

这部剧本,贯穿剧情的主线便是送达军费。

对剧中的两位主角来说,这份军资既是钱,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一份必须要送达的使命!

一分一毫也不能有差错!

而对银行来说,银行业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客户的信任,客户的使命之上。

剧中的人物要将这份军资“转账”到西州城,使命必达。

而剧外的银联,同样也承担着全华夏人的“转账”重任,对每一笔华夏公民的资产,都像剧中的主角一样,悉心保护,并且使命必达!

这个广告的策划,做的确实好!

看完剧本,刘楷握着剧本的手,已经不自觉的攥成了一团,将剧本的一角揉皱。

他故作平静的揉了揉眼睛,抬起头凝视着魏来。

“写的好!”

魏来脸上的笑容立马绽放,正想谦虚几句呢,刘楷又说道:“但是!”

“这份剧本有几个点,我有些疑问。”

“比如这段,这里老兵甲说“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建中十一年了吧。”,我记得历史上建中只有四年吧?”

“害。”魏来笑着摇了摇头:“这是故意设计的。”

“历史上,公元781年,也就是建中二年,失陷西域的安西都护府,才与内地重新联系上,这也是被围困42年中仅有的一次联络。”

“这次联系上之后,很快西域和大唐的联系就又被吐蕃给掐断了。”

“这仅有的一次联系,让西域西州、龟兹的守军知道了,大唐的年号都换了,换成了建中。”

“正因为后来再没联系上中央,西州和龟兹自然是只能沿用着建中的年号,自数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