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景泰后期军事格局的变迁(3 / 3)

加入书签

与于谦不善,因为身处在这个位置上的石亨,需要为所有武将及普通士兵说话。

想一想,一群士兵打了胜仗,最后只是得了些许物质上的奖励,而升官进爵这些与他们无关,因为于谦这个总督倾向于任用与文官相善的武臣镇守边疆。

于谦不会做这种事情,是不是想要这样说。好,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史料。

景泰四年,也先不曾被刺杀的时候,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闻虏将犯边,“请升户部署郎中陈汝言、刑部郎中陈金守备倒马关。”这是文官吧,文官镇守边疆,不是夺了武官的权是什么?

当初于谦此举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三道监察御史李琮等谓:“汝言、金挟诈怀奸,谦欲荐用,辄乘机定其姓名,且谦素恃权蒙蔽,如兵部郎中吴宁、项文曜、邹干、王伟、蒋琳、殷谦皆无出众才行,徒以乡里亲戚,乘时警急,俱擅荐之,布居要职,又军官中有阿謟投所好者虽无劳,亦妄请升用。”

最后是朱祁玉出面平息了争端,诏曰:“凡举官者,意俱欲为国得贤。然亦不能无狥私者,谦职专兵政,举人亦其所宜,已往者置不问。今后如假公营私,必罪以祖宗成宪不宥。”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戏文史观,对政治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在朴素的认知中觉得于谦是忠臣,弹劾他的都是奸臣。但是身处这个位置,不干事都会被弹劾,若是想要干事甚至是改变原有权力格局,招致的弹劾一定是十倍百倍。

文官集团凌驾于武将集团之上,偏偏武将还有几分底蕴,一旦朱祁玉驾崩或者失去对朝政的掌控能力,武将集团势必反扑,石亨等人只是恰逢其位而已。

文武矛盾不加以缓和,于谦必死!这把火也一定会烧到天子朱祁玉身上。

再往深处说,若是朱见济不能够满足武将集团的诉求,凭什么觉得自己一定能够继位呢?就靠所谓的太子之位?太天真了,戏文史观要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