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遴选循吏(2 / 2)
“不怕,连坐即可,谁人舞弊,举荐者一同受罚!”朱见济自信道,语气则是不容置疑。
彭时了然,颔首答应而已。
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十年寒窗苦读,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脱产读书的,没有经历过社会磨砺,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没有问题的。对于人口田赋这等具体知识自然也不甚清楚。登科之后为官一任,又有多少人真心实意为民,连那些老吏都斗不过,让他们把当地的户籍田赋说清楚,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办到。
朱见济此番并非主持科举考试,而是遴选循吏,循吏并不是小吏,而是官员。主要特征是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民思。也被称为良吏,俗称好官,青天大老爷。选一批循吏为亲近之臣,朱见济才好动手推行之后的改革,关于户籍与田赋的改革。
明太祖统治时期天下田亩八百万顷,到如今立国接近百年,官方在册的田亩没有增多就算了,反而减少了接近一半,才四百万顷多一些。明朝中后期皇帝登基之后就没有哪个不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朱见济亦然。这个问题不解决,朝廷没钱,对外扩张与实行一系列福利措施自然是是无稽之谈。朱祁玉每年俸禄都开不出来,朱见济可不想困窘如此。
心念至此,朱见济双目幽幽,不时一股寒芒迸射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