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一现场(2 / 2)
那人解释,这栋居民楼的进水井、出水井、雨水井、化粪池,数量不少,一共二十来个。
但是,都修得不规范,尺寸比常见的,小很多。
他掀开了其中五个污水井盖子,仔细看过。里面,根本不可能藏得住一个成年人。
那人伸出自己的手,撸起膝盖上的伤疤。
“看,这里,这里。”
“还有这里,都是那天弄伤的。”
因地面长满青苔,太滑,他摔了一跤。手上、膝盖上,擦破皮,出了血。
越往里,青苔越多,越滑。青苔上面,没有被踩过,或者破坏过的痕迹。
他因此断定,没有人去过那里。
“所以,我就没有全部掀开来,一个一个地看。”
只有程雯雯家当头的那个化粪池,修的比较大一点。周围布满杂草和青苔。
有三扇笨重的水泥板盖子,盖得非常严实。
一个人,根本搬不动。
为防遗漏,他特意喊来另外三个同事,合力掀开了最中间的一块水泥板。
还用长棍子,朝粪池里反复戳了戳。
没有发现异常。
实际上,也许星期二下午那场瓢泼大雨,帮了犯罪分子大忙。
将脚印和踩坏的青苔,冲洗得没有任何痕迹。
警方对邱玥所提供的所有情况和线索,也都重新一一记录在案。
案子线索,也就这么多了。
真是无从查起。
邱玥建议:“从两把扫把、锯子和家属楼查起。”
查一查,谁有可能知道一栋一单元楼道里有扫把;谁家有锯子;星期天晚上,谁有作案时间。
刘宏伟赞同。
由此可以判断,是陌生人作的案,还是熟人?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熟人作案,将大大缩小侦查范围,有的放矢。
邱玥判断,这个人,之所以敢将尸体,藏在污水井里,是因为,熟知那里是个死角,不会有人去。
熟人作案的可能性,相当大。
碰头会上,经过权衡,专案组同意了邱玥的部分提议。
开始找锯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