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重宝(1 / 2)

加入书签

患者八九十岁的样子,躺在手术床上,全身透着一股子上位者的气势。

介入手术室的射线,只开了两次,时间非常地短。

手术的时间倒是不短,大约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郑医生有幸做了一次助手。

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今天,他再次体验了一下。

整个手术全过程,他只出手了一次。

就是将药物送到主动脉,然后就是站在一边看着。

一般的助手,都是能看到东西的也可以学到知识。

他这个助手,却只能看到一个神棍,用手在来回地比划。

整个画面,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好在还有两次放线,在大屏幕上,清晰地见到了手术的进展情况。

这一次,自己将两根大约有两厘米长的病变组织,直接取了出来。

是直接取出了体外,没有等待患者的自然排泄。

因为,院方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取得样品,方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赠人玫瑰之举,他韩三全还是义不容辞的。

前提当然是,只需要举手之劳。

随后的几天,按照计划,以每天二十根细丝的速度,对病灶部位进行切削。

考虑到放射线对身体的伤害,患者的这几天,都没有再进手术室,只是在病房里进行的手术。

医院还派出了专业人员,对三维模型进行了同步维护。

肝脏的再生能力,是真的非常地强。

即便患者是九十岁高龄的人了,每天抽出了二十丝的空间,新生的健康组织,也能够及时给补充上。

病灶的萎缩速度,倒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这让郑医生和自己,都有点措手不及。

最终,不得不暂停了“抽丝”手术。

如果继续抽的话,抽离和萎缩的速度加起来,健康组织的新生速度,就捉襟见肘了。

难得休息两天,陪着妻子去看了升旗,又逛了王府井。

在妻子满脸的期盼下,两人去了北方玉石批发市场一趟。

没办法,那批镯子太招人喜欢了。

整个市场,或者说是整个古玩玉石界,已经不复十年前的繁华了。

批发市场的商家,也就十几家的样子。

其他的都是些小地摊,属于纯个人爱好者的玩票行为。

走走逛逛,倒是也“看”到了不少有货的,只是品相一般,没达到预期,也就没有出手。

有句老话叫做,无心插柳。

人就是这样,随便转转的时候,就说不定就能买点什么东西回来。

要是特意安排好时间和资金,专门去买某一样东西的时候,经常会空手而回。

今天,这个定律再次被验证了。

路过一个玩家的地摊时,“随手”拿起了一只古色古香的铜制的笔筒。

笔筒整个布满包浆,看起来有些年头,造型很是简朴,没有什么装饰,内里的底部还见到不少的绿锈。

“老板,什么价?”

“这位爷,一看就是行家,这东西可是有年头的……”

摊主是标准的一口京腔儿,怎么有点“正”过头了。

一番介绍,这只笔筒的身份直接就起来了:出自宣德年间的名家之手,全身紫铜,在乾隆爷桌上摆过,被大英博物馆收录进什么什么名录里,现今只存世两只,另一只在台湾故宫博物馆……

“多少?”

“一百八!”

“一百八。”

“成——唉!你说多少?”

“一百八十块,人民币”

“玩呐?一百万,不能少一个子儿。”

“最多五百块,人民币!”

“得儿,您是爷,五万给您了。”

“八百。”

一番讨价还价。

“一千八。”

“成交!”

妻子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

“贵了,最多不超过一千。”

旁边有路人嘀咕着。

“唉!怎么说话的,规矩,知道规矩吧?”

老板不乐意了。

古玩这一行,规矩还真不是一般的多。

买卖时,就图一个眼缘,旁人是真不能发表意见的。

“这东西对我眼了,就不谈什么价钱了,对吧。”

“还是这位爷通透,买卖就是各凭眼力的事儿,捡漏打眼的事儿天天有,都去反悔,还不得乱到天上去?”

扫码支付完成后,没有马上离开。

“老板,看你也是个行家,我这二把刀,有些事儿请教请教您。”

“哎哟,看您说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用手比划了一个公章大小的圆。

“这么大的,上祺下祥,左宝右重。这是个什么钱,我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