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未见君复命(2 / 2)

加入书签

的地方,朱棣更不可能是傻子,陈瑛一弹劾,朱棣就相信了陈瑛的话,下旨将两人送进昭狱。

未见君复命、慢君这些鬼话,都是强词夺理而已!试想一下,两人风尘仆仆从外地一回来,连进家门洗漱一下都不用,就跑到午门外递牌子求见朱棣,要是满脸是灰,是不是也是“怠慢君王”?

这里面肯定有事!至于什么事,李云睿还不清楚,因此李云睿给了夏原吉一个比较含糊其辞的答复,他要考虑考虑。

夏原吉走后,李云睿派人调查了俞士吉和袁复的背景和两人这次出差的详情,以及陈瑛弹劾两人的动机。

很快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李云睿面前,李云睿开始仔细分析起来。

陈瑛弹劾两人的动机有二:一是因为收了粮商送的钱;二是因为陈瑛和俞士吉的直接上司吴中不对付,想借机打击一下吴中在都察院的威信。

口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明朝初建时,沿用元朝旧制,设御史台监督百官,之后改为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史及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并称为“七卿”,地位非常崇高。

陈瑛是左都御史,吴中是右都御史,按照以左为尊的传统,都察院中,陈瑛应该是老大,吴中是老二。但实际上,都察院中,陈瑛被吴中压了一头,因为吴中有从龙之功。

朱棣起兵靖难时,干得头一件大事就是去大宁府问宁王借兵,朱棣设计绑架了宁王后,身为大宁都司经历(官职)的吴中,立马率众投降朱棣,成为朱棣的第二批合作伙伴,第一批是朱能、张玉这些人。朱棣看吴中面如冠玉、白洁丰伟、应答明畅,非常欣赏,于是赐袭衣,命吴中守卫屯田。

当年李景隆攻打北京城时,吴中曾率众抗击,之后,吴中又帮助大军转运粮饷,参与守城,积累了很多功劳,朱棣登基后升吴中为大理寺丞,之后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

吴中是朱棣的嫡系,而陈瑛不过是靠着揣摩朱棣的心思,帮朱棣咬人,才获得朱棣的重用。两人一相比较,陈瑛是先天不足,哪怕吴中是右都御史,陈瑛也不敢捋其锋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