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食蕃商要资敌(1 / 2)
“老白,带几个人抄上家伙,我们过去看看”。
孙姝娘一开了口,老白目光所及的地方,大家都挺直了腰杆子,仿佛都是在说:翻我牌子翻我牌子。
练习了这么久了,大家最不怕的就是有人惹事了,尤其是薛正行带着的那几个人,原来被揍过一顿的。
“1组、4组、8组,带上盾牌和刀棍跟着二小姐,其他组做好准备守着各处门户”,白天海又转过头来问向孙姝娘:“二小姐,要不要枪弹上膛?”
“有我在,上什么膛,跟着就行”,孙姝娘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真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看来国家禁枪还是有道理的。
现在队伍里能战斗的分成了3小队9个小组,日常训练是热兵器冷兵器都要练习一下的,不过只有每个小队的队长保管着霰弹枪,还是枪弹分离的,只有白天海背着一背包的30发子弹。
只有孙姝娘唯一的一个直属亲兵白虎妞是随身带着她的电击长棍的,睡觉都要抱着的那种,这时麻利地掏出电击器组装上,耍了一个棍花再来一个刺击,同时按下了电击按钮,一溜蓝色的弧光伴着刺啦刺啦的声音在夜色中闪耀。
哎,又勾起了不少人的不堪回忆。
过到闹事的小院这边,场面已经稍稍冷静下来了,对峙的两方停下了打斗,各持刀棍的分占两边,地上躺倒了三人,掌柜的也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敢靠前。
看着孙姝娘这边十来个人持着兵器盾牌过来,呼啦啦地挤了小半个院子,两边更不敢轻举妄动了,只见当头的一个小姑娘冷眼扫了一圈,开口问道:
“怎么回事?”
眼见这拨新来的势力武德充沛,又是两不相帮的,相持不下的两伙人自然是要占领道义的制高点的。
右边这波还有4个人站着,有一个受伤的靠着马厩的栏杆捂着伤口,领头的一个说道:
“我等是从海州朐山受雇于这群大食蕃商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群蕃商竟然克扣我等的工钱伙食,还要我等打探沿路军情地理,端的不是好人,还请小姐帮着拿下这些奸细”。
左边这拨还有6个人站着,其中四个是大食人的模样,为首的一个操着磕磕绊绊的汉话说道:
“我们雇佣他们做向导车夫,他们本应安分领路的,不料这伙歹人见财起意,竟想偷窃了货物逃走,我等才拦住他们的,还被他们砍伤了两人”。
左边这拨也有汉人的,也插话说道那群人是宵小窃贼,这才刚出海州港口就反了主家。
哦,竟然是一群阿拉伯商人,挺有意思的,跑到金国做生意来了,有胆色。
且不说这些阿拉伯人是不是好人,是不是为哪个势力当奸细,要说在半道上就为难向导的那不合情理。
自唐宋数百年以来,就一直有大食蕃商自海路而来汇聚在广州、泉州等几处沿海港口,除了带来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特产的乳香、龙脑香、犀角、象牙之外,还有沿路上的天竺国、柔佛、暹罗、南海诸国等交易兑换的珊瑚、珍珠、玳瑁,各种香料,胡椒、豆蔻、沉香、苏合香、安息香、檀香、龙涎香,总之就是热带地区的香料大荟萃。
从孙姝娘的角度看来,这些大食蕃商妄想绕过泉州,绕过宋国,直接和金国交易,自然不是好事,不过,那几个小蟊贼的手艺如此粗糙,以有备算无备都被逮了个正着,菜鸟得也是够可以的。
孙姝娘换了阿拉伯语,直接和那个大食商人交流,让几个大食商人喜出望外,叽里呱啦的一通陈述让孙姝娘初步明白了是非曲直,理在大食商人这边。
他们是大食蕃商蒲罗辛的手下,以往再往北也就是到明州(宁波)那儿寻找贸易的机会,这次奉了主家的差遣,以蒲安臣为首,想要前往南京汴梁和中都大兴府寻找与金国直接贸易的机会。
吼吼,大食国的蒲家人,一百多年后的南宋末年,蒲氏后人蒲寿庚深受宋国信赖,曾被授予市舶司提举、福建安抚沿海都制置使等衔,在元朝大举南侵时在泉州拒南宋小朝廷于门外而不纳,还清剿了城中的宋国宗室,最终南宋小朝廷在崖山尽数投海而亡。
不过很多时候历史都是一本糊涂账,那时候元军已经攻克了宋都临安,俘获了小皇帝宋恭帝,谢道清太后诏令天下降元,蒲寿庚此时已是受令为元臣,在这朝代更替的时候,真的很为难人呀。汉人宋廷自个不争气,任用奸臣,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烂,无力回天之时也不要太苛求人家了。
而且作为一个穿越者,孙姝娘这时候自然不能用一百多年后人家的后辈做的坏事来恶眼看待眼前的蒲安臣,更何况在这里如果能拉住蒲安臣,既能避免他直接与金国交易资敌,自己建立根据地后他们的海商力量又可助一臂之力。
转过头望向身后,孙姝娘下令道:
“小杨大夫,你去给这边的伤者包扎一下”。
又对那边的几个小蟊贼说道:
“放下武器投降吧,给你们救治伤者,明天就放你们一条生路,否则,别怪我打杀了你们再去报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