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百家姓首是何字(1 / 2)

加入书签

拿出来的这些通讯器材里,首先是两台单边带海事电台,理论上可以全球收发信号的,特别是现在电磁环境如此清澈的时代,不过距离远了仍然需要高增益的定向天线系统来保证连接。

这个海事电台体积大,功率大,价格也高,算是战略级的通讯设施,正合适后面几天两边分开行动时的联络。

然后是两台车载式电台,安装天线后在地形理想的情况下最远的通讯距离可以达到50公里,不过一般也就十多公里了,同时还可以做为对讲机的中继台,目前可以作为飞鱼寨和桃源村的直连通讯,以及十公里范围内的对讲机联络核心。

嗯,官道上布几个探子,配上对讲机,哪怕是深山里的飞鱼寨也能实时掌握动向了。

再就是统一的计时工具,也就是电子表了,这个价格不贵,防水防撞,经久耐用,计时准确,在这个靠看日头办事的时代里,有准确的计时还是挺有意义的,可以配置到班组一级。

下一件大事,是明确组织架构和指挥体系。

暂时粗略的分为民政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两个体系,大致相当于朝廷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两府,都以孙姝娘为首,一言决之。

若是孙姝娘不在,则是各个委员民主讨论,投票表决。若票数相近,则由李清照决之。若还是争议太大,那就只有电台联系孙姝娘等待裁断了。若还是联系不上孙姝娘,那就只有等着了。

这个初生的小团伙若没了孙姝娘,只有散架一条路了。

民政委员会的委员包括钱纶缉、赵管家、张都知。

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包括白天海、杜正节和陈都头。

后面就是具体事项了。

人员准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组由赵管家带队,配上护卫和飞鱼寨里熟悉青州的人手,只携带对讲机,轻装先行出发去青州踩点打探消息,到达后大约有四五天的时间进行此事,然后在青州老宅附近寻个客栈住下,在那里与后队接头。

第二组是易安先生和孙姝娘、辛弃疾、党怀英等,带少量人手,明日仍在桃源村耽搁一日,毕竟很多电子设备要架设、调试和培训。后日出发先去辛弃疾的府上落脚,再择日去李家的祖地祭扫父祖,然后与第三组会合前往青州。

李家的祖地在济南府下的章丘,嗯,就是那个章丘铁锅的章丘,距离辛家有50里地,还算是方便的。

而辛弃疾虽然自己就定下了要跟着起事,但也要回去和祖父辛赞汇报一番,安排家人亲朋的去路,规避金国的报复。

第三组则是剩余的人,事务也是繁多的,甄选飞鱼寨的人手,队列训练,战阵训练,通联工具的使用训练,嗯还有山地自行车骑行训练。

还有昨日的俘虏需要再做一轮审讯,问讯青州及东边那些州县的情报,鉴别可以转化为己所用的人员,待日后可以吸纳进来。

在三日后,人数众多的第三组也出发北上,分成若干个小拨的队伍直往章丘去,要装作互不相识的样子,又要能相互照应。

今日在官道上的厮杀动静太大,破绽也多,难免有走漏消息的,而且偌大一支部队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过了三日金兵也该有所察觉了,说不得会在一路上加强盘查,要有随时爆发遭遇战的打算,偷袭不成就改为强攻。

等第三组靠近了章丘进入了车载电台与对讲机的联通范围内,相互联系上了,就可以汇合了前往青州。

...

辛家的祖宅在济南府历城县外的四风闸村,整个村子里只有七八户人家是辛家的远亲近戚,人丁也不算多兴旺。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今年六十有六,比李清照小上几岁,两年多前刚从知开封府的任上告老返乡,算是方圆十数里内曾任官职最高的人了,也是乡里一等一的士绅名宦,也颇有些家资,村东侧的辛宅坐北朝南,占地甚广,几进的大宅院子后面还套了一个庄园,远远就能看到。

辛弃疾的父亲在辛弃疾幼年时就已去世,一直都是祖父拉扯大的。

辛弃疾领了众人从道上直接走到辛宅大门口前停下,和众人说了一声:

“易安先生,还请在此稍候片刻,且让我进去通报祖父一声,再出来迎候先生”。

说罢,辛弃疾就急匆匆地从开着的侧门跑了进去。

客随主便,大家也没有二话,只在门前下了车马等着。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辛宅的大门吱呀吱呀的打开了,一个老人穿着正式的服饰,领着几个仆从,已经站在门后等着了,客客气气地说道:

“听闻幼安说到今日有贵客临门,恕老朽知道的晚了,未能出门远迎,贵客快请进门来”。

“辛先生客气了,我等不告而冒昧登门拜访,实在是失礼了,辛先生请”。

辛李两家同在济南府下,相互倒是闻名知声的,父辈也有些交往,不过辛赞与李清照倒是未曾谋面,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世沧桑,辛弃疾又卖着关子没有细说,根本没想到上门拜访的会是远在临安的易安居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