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八十年代的标配(1 / 1)

加入书签

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邱中南带着妻儿,扛着大包走出福建南平的火车站,面对这陌生的城市一筹莫展。

“丽红,接下来我们应该去哪?”

“中南,在车上我已经跟人打听过了,到前面路口坐86路公交车,咱们到西华街下车,听说那里平常人多热闹,是个不小的自由市场,而且经常有一大群年轻人,肩头上扛着录音机,在那里跳舞,咱们卖的皮夹克,针对的就是赶时髦的男人女人,皮夹克他们这里百货大楼有,但是人家一件卖80块钱,咱们这个定价50应该有人要。”

“你说啥,这个衣服百货大楼卖80块钱一件,可真是狮子大张口,卖这么贵,能卖的出去吗?”

“这个我问过,火车上的那个姑娘,说是她有个朋友在百货大楼上班,一年了这种皮夹克能卖出个三五十件,照这样的价格,已经算卖的不少啦!”

“同志,你们带这么多东西,再买一个人的票吧,要不然其他人该有意见了。”

“好的同志,我们这就补票,麻烦您一下,我们到西华街市场下车,到地方了麻烦您给提醒一下。”

“不用客气,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到地方会叫你们几个的,放心好啦!”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听到那个女同志洪亮的大嗓门,“同志们西华街市场到了,有下车的提前做好准备,同志西华街市场到了,你们该下车啦。”

“不好意思睡着了,谢谢你啊同志!老邱快点醒醒,我们到地方下车了!”

“啊,嗯,到哪了,哎呦……嘶……嘶……我的脑袋,阿泽快点看看出血了没有?”

“爸,没事,只是撞的有点红。”

“睡毛愣了吧,老大人了还一惊一乍的!让我看看,哎呦,撞的可不清,你要是破相了,我可不要你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走进市场,真如那个姑娘说的一模一样,大冷的天,一大群年轻人在跳着时下流行的迪斯科、霹雳舞。

八十年代,蛤蟆镜、花恤衫、喇叭裤这些物品,说他们是这个年代服装的标签一点不为过。在这个时代的街头巷尾,你能看到不少穿着这类服饰的年轻人。

年轻人喜欢什么?自然是“个性”。模仿明星们的穿着,要和其他人搞点不同,这不就是“个性”和“潮流”了嘛。但老一辈可不这么见得,在他们眼中,这喇叭裤就是叛逆的象征。

到了80年代,越来越多新事物传入国内,喇叭裤、蛤蟆镜因为频繁出现在各类影视中,成为那一代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穿上喇叭裤后,除了裤脚是宽松的外,其余都是紧勒的,身材自然被体现了出来。

老一辈是这么形容喇叭裤的: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上窄下宽,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对于蛤蟆镜,他们也有这样一个解释:镜片大,颜色浅,戴在人脸上像蛤蟆的眼。

再加上男生飘逸的长发,穿个花衬衫,戴个蛤蟆镜,配条喇叭裤,妥妥的不良青年形象啊。这一形象和二三十年前的服饰对比鲜明,虽然在此之前也引入过不少国外服饰,但总归算得上是中规中矩,而这一搭配,基本没有一个父母是能接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