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道君天雷(2 / 3)

加入书签

于这般处置当然乐见,当先回应道。

根据他的阅历,赵过没有理由再与自己身闯险境,更不可能与赖文政叛军有关联,但是作为皇城司,他也不能没有证据就为赵过辩护。

邵世雄见魏王一力担保,也只能微带忿恨的语气对魏王称诺,答应。

“殿下,臣先为你看看.....”赵过已经从魏王单薄衫衣露出的肌肤,已经基本判断魏王应该不是发烧,而是致死率极高的天花,不过此时状况尚算轻症,

“不妨事,孤虽是乏力,但神志尚清醒,无须担忧。还是先说下退敌之策。”魏王赵恺摆了下手,

“殿下,臣以人头担保必能退敌,还请殿下容臣冒犯,殿下应与王妃分置两室,且带几名内侍悉心侍奉,臣不敢妄下断言,但殿下安危身系万千,臣不敢懈怠。”赵过知道天花的极高传染性,其实在宋代天花并不陌生,但是他不是专业的医师,只能如此谏言。

魏王此时也意识到赵过所说的深意,他是地方主政官员,治下百姓民生也极为了解,对于天花疫症记载也是知晓的,其症爆发之时,往往一县之境赤地千里,难觅人迹。

“既如此,一切便依改之所言,诸位还请勠力同心,小王在此拜谢。”赵恺说完便有意识捂住口鼻,往西厢房而去,

而张敌万亦步亦趋跟随着,赵过本来想出言阻止,但想到魏王还是要人照顾的,“张都头,请带上面巾围住口鼻,嘱托侍从们对魏王殿下的衣物需格外注意,且要多烧制沸水煮沸衣物。”

“俺知道了,俺定会护卫魏王殿下周全!”张敌万昂首回应道。

“诸位,既然魏王已有明旨,在下便请邵指挥使将庵中炉鼎内所有硝石,硫磺,收集于院中,切忌烟火。”

赵过说完,见邵世雄不为所动,便又心中略一思量,神情高深般,说道,

“在下要制天雷,以御贼人!此天雷乃是我求学龙虎山时,一游方道士所授,谓之道君真雷!还请邵指挥使,协助我以证道法!”赵过知道道教是得到宋代皇家官方的认证,因为皇帝的推崇,使得道教在民间有了极大的普及度,自然对到道教之中神鬼之事,也是深信不疑。

“你可知妄借真君法术,必受反噬!你自去命人收集罢了,哼,本将自幼供奉三清,自有庇护。”原来邵世雄这厮对道教法术笃信不疑,赵过还以为诓不住他。

“岳提举,还请张伯将驴车上剩下的白砂糖,木炭,也一并收集。”赵过说完便拱手行礼,

“赵勾押,吾自是信你的,可是此时危在旦夕,莫要迟疑,”岳震其实也未抱有太大希望,说完便请邵世雄一并去院墙巡视防卫。

赵过也知道岳震对自己不会干扰,交待完这些,他踌躇满志,终于能像别的小说,点开金手指了。

当即便着手令人清腾开,对于黑火药的配比,初中化学课本曾经也学过,而黑火药配比二分之一的白糖,便可制成威力震天的高爆火药。

待到所有材料收集归类,赵过心头一沉,发现还是太过乐观了,收集而来硝石,硫磺不知是何时放置,是否失了性能。

他本来信心满怀,如今也不知能否成功制成,心中惴惴不安,毕竟拿自己人头担保了,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死马当活马医。

“硝石,硫磺各有多少斤,成色如何?”赵过忙问道一旁帮忙的张宗益,

“赵兄,硝石约有百十斤,硫磺有六十斤,成色一般,许是一些乡野游道在此炼制,瞧炉鼎使用痕迹,也未放置多年,略作清理,八成尚能用。”张宗益走南闯北多年,自然对这些不陌生。

赵过听到张宗益的回应,心中略有安定,问道,“那白砂糖,木炭,各有多少?”

“白砂糖有六十来斤,银骨木炭有五十斤。”张宗益说道。

赵过见一应俱全,在场数人都盯着他,等他传授道家雷法,他心中略作沉思,在未来这个配比不算机密,但是在如今的大宋,若是将高爆黑火药的制作方法流传出去,不知道会引起多少波澜,非同小可!

“若是不惧怕真法反噬,可留置于此观法!”赵过只得故技重施,

众人听闻后,当场惶恐便作鸟兽散,唯恐受到赵过所说的法术反噬。“莫要偷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赵过又补充道,

然而张宗益却未离开,赵过有些惊异问道,“张兄,可是不惧?”

“哈哈,在下非是不虔信三清道君,但赵兄若要拿诳那些军中无知莽夫言语来与我,就不必了,在下曾读过《武经总要》关于火器的记载,且靖康年间,李纲李相公便用一种“霹雳炮”守卫东京,甚至还击退数次金人,只是如今承平已久,朝廷未有重视,众人便不知赵兄所制是火器。”

张宗益是官宦子弟读书涉猎广泛,且其父也常年在军中,赵过做的这些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

“那我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此物便是火器,但此等火器威力震天,若是流散出去,也不知是福是祸,还请张兄考虑清楚,再决定是否留下,若是留下,便要与我共担风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