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元勋堂(1 / 2)

加入书签

三日后,自从那日宫里来的刘永吉一番风波后,农庄又恢复宁静。

这天,众人用过午膳后,赵过也是心情大好,难得享受几天安宁的日子,而伴随着御医风波逐渐落定,朝廷也传来议定功劳的风声,只是魏王还未彻底痊愈,也无人主动去讨要赏银,毕竟有岳震这具“活阎罗”镇着,

经过杨瑛亲自为魏王查脉诊治后,证实了魏王高烧确实消退,众人见魏王能够下地自如走动,也纷纷觉得庆幸整个农庄的气氛也更加轻松了,但是魏王身上的脓包瘙痒依旧反复,

而对于此事,赵过其实也是束手无策,毕竟不是医疗专业出身,而且他自始至终,也只是做些卫生制度的指导,对于号脉,看药方他确实不懂,也无从置喙。

但是杨瑛此次敢冒名而来,也确实有所准备,最终证明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小看了宋朝人民的医学水平。

杨瑛她拿出祖父杨存中,曾经在江淮军中收集的药方所制成的药膏,因为镇守淮河一线,潮湿,闷热,士兵们也是备受瘙痒的困扰,而这种药膏便针对皮肤外表的瘙痒症状,

而且在赵过的建议,针对一些尚未破损的湿疹确有止痒的疗效,而已形成脓包,或是破损的,尽量以热水煮沸的洁布擦拭,但这药此时也确实算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魏王赵恺能够凭借自身免疫力熬过初期高烧,虽然众人都是倍感意外的,但赵过觉得可能是与那日托孤,彻底将魏王赵恺内心的抑郁能量给释放了,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善,都有一定因素。

杨瑛带来的药膏,药理说来也简单,乃是薄荷,冰片脑,硫黄、黄芩等物所制外用药膏,对此赵过也无更多建议,他认为毕竟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自己虽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只需要指点主要方向即可,比如说医疗卫生,饮用开水,注意个人用品的清洗之类的。

“只有那名内侍有症状,且只是起了湿疹,再无人有天花症状了,赵兄,”张宗益吃完饭找到赵过说道,

“再过两天,两天天过后就能彻底确认了,到时便听从朝廷如何安置了,除了刘都知过来,你可知咱们这几日的安宁还是魏王殿下亲自修书给叶衡叶参政,使得大理寺,刑部等人没有过来要人,”

赵过看着院内熙熙攘攘人群,操练的禁军,以及稍远处做着农活的叛军俘虏,不禁唏嘘感叹,

而这些人虽是俘虏,但他们却不似那些穷凶极恶的犯人,也无人要求,却都本本分分的,日出便出来,干耕冻垡,通过深耕泡水,沤烂残根败叶,以消灭杂草和培肥田土,一时间竟也也看不出这些竟是谋反的叛军,而这些人也确无人有逃窜的心思,或许他们本就是农民,只是因为豪强土地兼并,才使得他们无奈放下锄头,拿起了武器,对抗官军。

就在赵过想得出神的时候,张宗益看着院中操练的禁军,又抱怨道,

“哎,最多两日了,那些两百号俘虏还好说,每天供应两顿,还感恩戴德,但是那些侍卫禁军,你也知道这些军汉的饭量多大,不止是吃,还向我讨酒,他们此时未在军营,也没有军法的约束,”

张宗益作为全权负责后勤事务,面对三四百号的人吃马嚼,也甚是犯难,又有赵过强调防止天花疫情外泄的要求,每次都与供应瓜果蔬菜的商贩隔着十来米交割,

就在刚刚,他从太平楼弄来了几十坛子“元勋堂”酒,可是上好的美酒,这些也是得了魏王和岳提举的首可,或是看到魏王已然好转得到缘故吧,

“今晚说是提前为禁军将士庆功,不瞒赵兄,虽是多少赚了点辛苦银钱,但忙里忙外的,俺也尽量都照应到了,可算忙坏了。”

张宗益看似在诉苦,其实心里美着了,每日一趟趟的采买,从中差价也只有他自己清楚,本来是皇城司负责出银,但是邵世雄或是为了讨好岳震,便揽过去了,

主动说来既是禁军所耗,断不能让皇城司花冤枉钱,邵世雄从自己私库中取出银钱,于是张宗益也丝毫也不和这厮客气,瓜果时蔬,米面粮油,一应都全,甚至农庄里养的几只狗,这几日都开始挑食了。

“张兄,且只管在我面前说这种得好卖乖的话,传到岳提举那里,可就落不到什么好了,对了,这太平楼又是何来路,怎能卖出这些酒来?”

赵过知道宋代一直执行的酒水专卖制度,也就是榷酒制,以弥补连年作战的军费,以及供养庞大的文官系统,

到了南宋,因为国土丧失过半,且前期常年受到北方金国的威胁,弥补军费,便实行最为严厉的的榷酒制,就是官府垄断酒曲,以及由官府酿造酒,再行专卖,甚至专门形成“酒务”衙门,

明确禁止民间酿酒,也禁止私自出售,无论生产还是销售,都由官府设立的酒厂和酒水零售点进行,这个是最严厉的酒水专卖政策,而且官府酿造的每一缸酒,都要在特定的一片销售区域内售卖,不得越界串货,并且会出动官兵去执行。

“临安府的太平楼乃是我叔祖父,也就是张俊做清河郡王时所开的,自然是拿到朝廷的特许,可自行酿造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