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搞钱才是第一生产力(1 / 2)

加入书签

“贤弟,何为银行?”恩平郡王赵伯玖腆着大肚子,

随后太上皇赵构也是正色以对,与赵伯玖同样的不解的说道,“商会与银行又有何关联?”

赵过此时经过这几日的颠沛流离,刚刚又被宰相叶衡摆了一道,如今方是清楚的知晓了自己的状况,就是大宋的官僚,贵族并不是个个都像魏王那般好说话,反而需要比他们多几个心眼子,才不会吃亏。

当先赵过便确定了第一步便是先在这大宋立足,方才不被各方势力当做棋子,掌握自己的命运是首要的,

而且无论什么时代,赚取第一桶金,有了经济基础,才有更大的权限接触到所不能涉及的,

虽然在宋代读书科考中进士,才是最直接取得社会地位的方式,但是这个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却是社会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时代。

“银行,便是可以理解为交子铺,而商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只是太上皇陛下,臣尚有一事相问。”

赵过也不是无知小儿,不仅刚在宰相叶衡面前吃了闷亏,面前这位赵构可是腹黑学的大佬,千古奸相秦侩最终都玩不过他,多少得留一手。

“朕自是知道交子铺,还有的叫金银铺,甚至朝廷在四川等地,因为铜矿的缺少,为了发行交子,铁钱之类,民间便有富绅筹办交子铺,钱庄之类,以一定费率来兑换兑换铜钱和白银,从中赚取差价火是收取保管费,抑或是各地在临安的进奏院专门汇兑飞钱,从中赚取一定比例的交易费,而且据朕所知,每年朝廷设置进奏院的铜耗亏损往往都是大于收益的,而民间富绅办的金银铺也都只仅限个别地区,对于全国来说,并未有实质效用,既是如此又何必重复设置这银行呢?”

赵构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自然是对这些并不陌生,甚至有的方面都比赵过了解更熟悉,

而此时恩平郡王此时便代替了李柔的职责,虽不如李柔娴熟,但动作倒也不生硬,想是经常耳濡目染的结果。

而太上皇看了眼恩平郡王赵伯玖递过来的茶盏,说了句,“不成器的东西,”而赵伯玖也只能支支吾吾的应和。

而赵过知道若是自己一股脑将计划都说出,说不得今日出了这个门,就会被赵构这个老混蛋一脚踢远,更有可能连这个宗正寺的门口都出不了,毕竟自己口无遮拦的说了那么多泼天计谋,

对于叶衡,虽然魏王数次表示与叶衡交往紧密,意志相投,但如今赵过明白叶衡或许只是魏王的盟友,更有可能魏王也是叶衡的一枚棋子。

而叶衡真正的盟友应该是眼前的这位太上皇赵构!

“说吧,朕听着呢。”赵构此时也心知肚明,但依旧端着皇帝的架子,端坐着半眯半睁的眼睛,

“好教陛下知晓,臣只是一介卑官,如今承蒙天恩,受陛下抬举,臣可以将计划说明清楚,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若是按照民间的金银铺,或是钱庄一般,这银行当是无甚用处。”赵过不卑不亢的说道。

“呵呵......朕自是知晓,此事不必忧虑,你可是担心朕会将卸磨杀驴,大可放心,如今宗室人心涣散,朝廷那些相公想方设法打压宗室,如今正需要汝这般的能臣干吏,以为赵氏宗族谋得安身立命之途,你既是被叶衡所看重的人才,而又当堂出口成诗,朕岂是有眼无珠之人,且放宽心,朕必是一言九鼎,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但是若是赵构在别人面前这样说,或许早就被收服帖了,因为赵构虽然禅让了皇位,但是他此时在大宋朝堂之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很多政令若没有赵构的许可,往往都会事倍功半。

但是这位太上皇在赵过的眼中,谈不上任何信用值,名声早就臭了。

太上皇赵构看到此时的赵过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那赵过竟然还是不为多动,顿时有些怒意。

“莫不是你连朕的话都不信!你可知若没有朕,你此时应在大理寺的诏狱,且得受一番皮肉苦!而且你也只是夸夸其谈,成功与否尚有两说,你可知朕对你的抬举!”

“陛下,臣自是懂进退知好歹的,而自古便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臣寒窗苦学多年,正是为了报效大宋,臣并不担心陛下会听了臣的献策,就将臣闲置,如若要臣说这银行本就与钱庄用效设置确为相似,但是臣设置的银行并不收取钱币管理费,”

赵过故意卖关子的说道,

“不收取储存费,岂不是要贴钱进去做买卖,这种赔本的买卖,你可想清楚欺君之罪!”太上皇赵构此时已经不耐烦的说道。

而一旁的赵伯玖抢话说道,也是有心为赵过开脱,他是真心欣赏这位同宗兄弟,有才学,又不傲慢,还听使唤,至少赵伯玖这人对赵过是没啥坏心思,

“贤弟,你可要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若是办商会,太上皇与宗正寺还是有些银钱给你充作本钱,而且有皇族身份的商会,那些民间的商会,谁敢与你争利,孤与太上皇确是想抬举你,一来看重你的才学,此番又击败数千叛军,虽后生了变故,但如今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