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临安酒肉汴州魂(2 / 2)

加入书签

热闹非凡,”赵过问道轿子外一并行走的张宗益,

张宗益嘿嘿一笑道,“这御街之上我也是熟知,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市西坊南有潘节干茶坊、俞七郎茶坊等,都在御街的西侧,而中瓦前皂儿水,杂卖场前甘豆汤、如戈家蜜枣儿、官巷口光家羹、大瓦子水果子、寿慈宫前熟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都是说得上名号的,”

赵过感叹道,“果然是东南形胜之地,”

张宗益此时的话匣子打开了,颇为自得的说道,

“若是按我的说法,最热闹还属余杭门,正是靠近大运河之处,而这御街寸土寸金,门店租金甚为昂贵,寻常百姓也是消受不起的,御街之上也常有临安府的衙役驱赶摊贩,而余杭门却是天下商贾云集之地,每逢日落之时,运河之上的樯帆卸泊,百货登市,而入夜后,则篝火烛照,如同白昼,加上各地的游人集宿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形成极为热闹的夜市场面,而那运河之上则有船宴,船楼里张灯结彩,瓦子里说书唱戏,更是摩肩接踵,若是走进这井子巷,各色小吃店一字排开,也是客满为患,若是待得闲我带你去逛逛。”

“甚好,甚好,这临安府想是如今也不输当年的东京了吧。”赵过接话道,眼睛则好奇的四处张望着。

“东京...我也未曾去过,想是更甚于临安吧,毕竟那时大宋还未苟且于这江南之地.....”张宗益亦步亦趋的走着。

讨论群563743675

“赵兄,前面几步路便到了太平巷,”

话音刚落,四人轿夫便稳稳当当停下脚步,举重若轻的落下轿子,只待轿内的赵过出来。

迎面便是五层楼的木质建筑,左右竟有二百步之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雕刻各种花纹,屋檐之下便是烫金的三个大字,“太平楼”。

赵过收住了心神,与张宗益相视点头之下,迈步踏入了太平楼,汉白玉石铺造的地面浸透着温润的光芒,楼中点满了婴儿手臂粗的红烛,燃起的烟火升腾起,若有似乎的笼罩着与香炉之中的烟雾交相缠绕,殿内使用着粗壮的楠木作梁,而正厅之中却是设置一座瓦子,足足占据厅内大半的位置,

瓦台上面的说书人,是一名年愈古稀的老者,在上面唾沫横飞讲述着讲“中兴名将”抗击金人,这名老者说书人连比带划,绘声绘色,而台下听书人也是听得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毕竟此时皇帝赵昚也是志在中兴,自登基之初为岳飞冤案平反,使得民间又燃起了收复河山之心。

这一楼正厅应是寻常百姓消费之处了,各色人等皆聚于此,其中不乏有些低级官吏,或是做买卖的行商,再或是红发碧眼的大食、三佛齐、波斯人,席间穿插着腰间系着青花布手巾的妇人,为客人换汤斟酒,

赵过与张宗益二人由一名张家的知客引领着,从容登上了顶层,一处雕梁画栋,幻檐斗角的阁楼,从窗外望去,便能远远俯瞰西湖之上的游船,那名知客轻轻叩响房门,说道,“官人,客人到了。”

一声浑厚的声音传出,“请进!”

知客听到回应后,利落地为二人推开房门,映入眼帘则是一面翠玉屏风,上面描画着西湖山水之景,绕过屏风之后,便看到了此番宴请的东家,张宗元,一名须发黑白掺杂的中年人,面色刚毅,身着朱红色的衫袍,

面前的八仙桌上也已摆满了各色菜肴,蒸腾着热气,应是掐着时间端上的,

原文^。@来^自于小说.

“大兄,赵过来了。”张宗益当先向这位气势非凡的中年人行礼,

张宗元目光如炬,看向赵过,说道“噢,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请坐。”

赵过也跟着行礼,“晚辈见过张相公,”

他也不知道张宗元的本官具体是什么,但是对于这个级别的高级文官,尊称一声相公也不为过。

张宗元点了下头,二人便依次入座,旁人陆续端上酒水后,便知情的默默退下,

而待到众人退出后,张宗元突然面色大变,沉声质问道,“赵过你可知此番,你惹下多大的祸事!”

此时赵过还拘谨的坐着,这么一声厉喝,吓得赵过心中一紧,但还是强做镇定的问道,“不知相公所问何事,晚辈不知何事触怒了相公,还请相公指点。”

“你可知官家要废黜太子!”张宗元见赵过并未被自己话语震慑道,只是幽幽的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