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2 / 4)
其实并非李皇后沉得住气,而是一直不得闲。她几乎是独占恩宠,越帝差不多夜夜宿在她的宫中,日日要陪她一起用膳。
如果不是这日越帝让人传话,说是今日要与几位大臣议事,不回后宫用膳,只怕她还抽不出时间召见禇容。
禇容先是行了礼,然后在她的示意下落座。
“这几日可还习惯?”
“儿臣觉得挺习惯的,东宫上下都有人打理,也不需要儿臣费太多的心思。”
“那就好。”
“这都是托母后的福,若不是母后提拔的秋令姑娘太过尽职尽责,只怕儿臣也不可能这么轻松。”
李皇后美目微闪,道:“秋令是东宫的老人,这些年行事还算妥当。”
“最是妥当不过了,东宫上下井然有序,皆是因为她管事有方。儿臣私心是想着这样得用的人,理应一直留在身边侍候,但又怕寒了人心。是以昨日儿臣探过秋令的口风,问她是否愿意嫁人?若是她愿意,那儿臣就认她为义妹,风风光光将她嫁出宫去。”
“哦?”李皇后惊讶地问:“那她同意了?”
禇容露出一脸惭愧的表情,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后悔。“她没同意,这事是儿臣冒昧了。她告诉儿臣她不愿意离开,是因为她还念着自己的旧主。哪怕是能日日看着旧主生活过的地方,她就心满意足了。”
“是个忠心的。”李皇后感慨道。
秋令是以前桓儿身边得用的人,她记得桓儿还在时对秋令颇为看重。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让秋令留在东宫为梏儿掩人耳目。
这些年来秋令行事稳妥不说,愣是将东宫上下打点得密不透风,半点风声都没有透出去,硬生生将桓儿不在的事瞒了世人十三载。
“确实忠心。”仅凭一句话,禇容就觉察出了美人婆婆对秋令的看法。所以她说出来的话,也只能是顺着对方的意思。:“儿臣听到她说的这番话,感动到险些落泪。一想到她每日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当差,儿臣就心疼她。儿臣想着,她既然如此怀念皇兄,不如送她去皇兄生前住得最久的寒山别苑。一来在那里她能更好地缅怀皇兄,二来寒山清静,她也不需要为处理一些杂事分心。”
“她是不是又拒绝了?”李皇后问这话时,声音还是那么的好听,语气也很柔和,仿佛就真的只是一个和儿媳闲聊家常的婆婆,却又在随意之余带了几分漫不经心。
禇容越发的惭愧,近乎是惭愧到有些自责。清澈的眼眸中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的后悔,以及些许的懊恼。
“可不就是的。这事说来说去都怪儿臣,是儿臣一时想岔了。儿臣就不应该装大度,既然觉得秋令是个得用的,又何必非要把人往外推。她不愿嫁人,也不愿荣养,岂不是更好。东宫上下那么多的事,少了她可不行。儿臣这个大度若真是装成了,讨不到好不说,反倒让自己手忙脚乱,何苦来哉。”
装大度这几个字,没有女子会摆明了说。
李皇后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承认自己是在装大度,而且说得如此的自然,好像只是在说自己今天吃多了一样寻常。
这般直爽的性子,莫名投了她的脾气。
其实这件事她昨天就听说了,并非是她派人打听而来,而是秋令来见她了。因为长子的缘故,她对东宫的人都很厚待,尤其是最为重情的秋令。
秋令很慌恐,生怕自己得罪了人,求她做主。
她听完之后,便让人退下了。
从两人的叙述来看,差不太离。
“你是东宫的女主人,东宫的事你自己做决定即可。”
“多谢母后,母后仁慈。经此一事,儿臣日后行事一定三思而定,万不会再做出这等吃力不讨好,还让人误会的事。”
“既然是误会,你也无需放在心上。”
“儿臣省得,儿臣定会寻空和秋令解释一下。”禇容眼中的懊恼之色更重,声音低了几分。“儿臣真是觉得,若是为了怀念皇兄,再没有比寒山别苑更适合的地方。”
李皇后闻言,若有所思。
*
越宫主子不多,所有人的眼睛盯着的除了李皇后居住的元华宫,再就是东宫。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