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做大做强(3 / 4)

加入书签

李瑶林还受邀去参加了几次研讨相关路线的会议,她这才知道有一部分意见(主要是地产商们)是将其中一条线路的终点站定为莲头港。

莲头港是新建的港湾,它的内侧是与宝仁湾相对的莲头湾。

莲头湾从地图上看就像一枚鱼钩,很多楼盘都在这个港湾沿海处。

而且从距离上来说,莲头港离行舟岛更近一些,也就3.5海里。当初上一任岛主开发行舟岛时没有选择莲头港是因为碧湾站还没有开通,整片区域离市区远,整体落后。

现如今碧湾站开通了、行舟岛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游客来源不再局限于市区,因此旅游专线的终点站定在莲头港的话,行舟岛就可以在这边增加一条航线了。

碧湾站到莲头港的驾车时间为四十分钟,比到宝仁港慢十分钟,但它离行舟岛更近,就算行驶的是彭绍怡所说的满载为三百人的双层渡船,也只需二十分钟。

开完会回来的李瑶林遇到了方信华,他说:“我也觉得宝仁港的航班不能再增加了,应该适当地调整放松,一天二十趟、四十个来回就很合理了。但我们可以在莲头港增加一条航线,一天十趟、二十个来回,李总觉得怎么样?”

李瑶林:“……推进旅游专线工作,方总该不会也出了一份力吧?”

要不很难解释为什么会这么巧合,这边乾莱旅业的股东们想增加航班、提高公司的收益,那边交投集团想把旅游专线的终点站定为莲头港……

方信华说:“李总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这能耐?不过毕竟公司的效益好了,高兴的也不只是我嘛!希望公司能走更远,跟行舟岛有更密切长远合作是我们所有股东共同的心愿呀!”

李瑶林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毕竟乾莱旅业还有一部分股份在官方控股的国企那里握着,眼瞧着公司明明还能赚钱,却放着钱不赚,谁乐意?

她说:“我当初可是设了进岛人数门槛的,每天最多不超过四千人。”

至今她都没有改变这个决定的想法。

方信华不以为意:“鼓浪屿比行舟岛的面积还小一些,每天接待游客人数还不是两三万人这么多?遇到节假日,尤其是长假,一天能接待五万人次。”

“鼓浪屿是有居民海岛,行舟岛是无居民海岛且开发利用面积不得超过全岛陆面积的30%,不可能跟鼓浪屿一样。”

方信华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但他又举了个例子:“还有琼海的古崎洲岛呢?面积仅1.5平方公里,去年春节,七天的游客总接待量近十万人,日均1.4万。哪怕非节假日,日均接待量也近万人。”

古崎洲岛跟行舟岛一样都是“私人海岛”,不过它的开发历史比行舟岛要悠久,至今已有三十年,开始对外运营也有二十一个年头了。

李瑶林说:“我没打算跟别的海岛比,而且等酒店建好后,假设入住率百分之九十,加上度假木屋和露营的游客,留在岛上的游客将有上千人,每天再进岛四千人,就有五千人了。游客太多会影响他们的游玩体验,所以这个登岛人数,我觉得很合理。”

方信华:“……”

他就没见过比李瑶林更加以人为本,注重游客体验、景区游玩品质,为此可以牺牲利益的企业家。

好在认识李瑶林大半年,他也习惯了她的行事作风,并不觉得难以接受。

但他深知就算李瑶林的一直坚持的想法是日均接待不超过四千人,也总有外界的因素会使她改变主意的。

比如交投集团。

如果一个旅游景区每天只有几千游客,在被旅行社的直通车及网约车、出租车瓜分走一部分乘客的情况下,旅游专线的收益必然会很低。

达不到预期的收益,他们就会撤掉这条专线,所以为了能达到目标,他们必定会向李瑶林施压。

目前行舟岛刚开发,公交线路的事也还在商讨阶段,所以行舟岛是否限制登岛人数,对所牵涉的利益方而言还不是那么重要,但在这个商讨的过程中,地产商、乡村景区等会跟交投集团因为利益绑在一起,到时候李瑶林不同意放宽限制,那有意见的人可就多了。

李瑶林背景深不怕得罪人,他们这些跟着分蛋糕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