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 (二合一)(4 / 6)
竟是他们平生仅见。
颜家大伯斟酌道:“《淮南子·修务训》有言,‘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今日水镜里的所言所行,与古书何异之有?我料那位仙子,若非九天玄女弟子,必是神农座下仙娥。”
之所以猜她是九天玄女的弟子,是因为在神话传说里,九天玄女曾经为黄帝传下兵法。
而第一次直播的出现,仿佛正与兵家相关。
颜家二伯也慢慢道:“还有《致富经》三个字……缺笔如此明显,莫非是犯了哪位神明的忌讳,必须藏头露尾地传授下来?”
“这样看来,今日结尾时教的那十个数字,或许也是某种天书的写法?”
颜家三伯叹了口气,摸着腕上的菩提子手串,把它往袖里掖了掖。
“看来便是道家了。”
儿子们思考着教派之争,颜家祖父的思路却更实际、更有操作性。
他慢慢道:“既然水镜自暨云而起,这便是机遇。”
“我暨云有幸啊,能聆听天音!若我们能有幸编纂这天音,将其推广开来,来日青史上,必然不忘我颜氏之功。”
颜家小叔连忙道:“父亲,我们要建学宫吗?”
颜家祖父摇摇头:“我们编书。”
“——家里的书坊,近日都在忙些什么?”
颜家二伯连忙答道:“刻印金经。母亲先前说过的,要在重阳节前,给附近的寺庙布施一千册经书。”
“经书就先停一停吧。”颜家祖父捋着自己的胡子,“就改刻天音所授的农经。从今日起,一日一记,一日一编。天音不断,印坊不停……就先印个三千本。”
说到这里,这老者终于完全地睁开眼睛。那双眼仁都已经泛黄的老眼精光四射,如同朽木般枯干的躯干里,竟也爆发出浓浓的老当益壮之情!
“待这《天授农经》传遍天下之际,便是我颜家扬名四海之时!”
*
太守府,云松之宣布自己闭门谢客。
据太守府的仆役悄悄透露,太守是今晚受了惊吓。
对于这一点,宾客们都表示十分理解。
这已经是天上的水镜,第二次出现画面。
目前开来,水镜里出现的画面随心所欲,既有可能是天火流星,也有可能是劝农之语,全然不受人控制。有这样一个东西挂在天上,是福是祸还说不准。
——毕竟这东西会说话,会呈现不同的画面,能明确地表达思想和态度。这样一个物事,甚至不能把它当成祥瑞报上去。
相比起来,太守称病的举动,又算什么呢?
云松之既不是名流中第一个谢客的,也会不是最后一个。
据说城西的石氏一族,现在已经在全家收拾箱笼,准备迁走了。
……
此刻,太守府里,号称卧病在床的云松之,却亮着书房的灯。
他走向桌案时特意拐了个弯,绕开了那天视频连线时,小号水镜浮现的地方。
灯火映照着云松之俊隽的侧脸,仿佛在幽兰的花瓣上,镀上一层斜阳的余辉。
宫灯的烛火,只在室内占了三分光明,剩下七分,则由云松之的姿容点亮。
安静地沉思了一会儿后,云松之终于下定决心,在桌案上铺开一张白绢。
今日,直播内容切换成简体字教学的时候,那个不曾显出行迹的女人,轻敲了三下桌面。
但落在云松之耳中,却是他的女儿柔止,发出暗号的提示。
把云归每句话的字尾连在一起,便是一句——速请母亲至此。
要请璟娘来啊……
一想到云归的母亲,自己的妻子,云松之下意识就朝后一仰。
在这个时代,除非军中加急报信,普通消息流传的速度并不迅疾。
所以,云归因送信“失踪”的事,他虽然已经派人送信给段璟娘,却并不知道那边有没有收到消息。
再后来,云松之得知柔止没事,大喜过望之余,也连忙派人去拦截信使。
只是至今为止,信使没回来,后派出的人也没回来。
“……”
这个局势,实在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