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扬旌(二)(1 / 2)
更新时间:2012-12-18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
锦瑟横床叹,倦出犀帷帐,王孙骄马。
冷月初升,杜鹃飘香。陇右节度府外早已是车水马龙。
今夜,一场盛大的晚宴将在陇右节度使府内举行,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陇右道各州的行政长官,各县乡绅名士,但凡有点头脸的人物都朝府邸行来,皆想借着这个机会讨得哥舒翰大帅的欢心。
哥舒翰的心腹张守瑜此刻自是在节度使府外的大门处迎来送往,陪笑拱手。来往众人皆是对这位哥舒翰眼中的红人颇有好感。有着如此高的军阶和主帅的亲睐,他还能礼贤下士,毫无一般高级军官的傲狂之态,实属不易。
“韩老太爷,您怎么来了。大帅若知道,定会欣喜异常的。”见一个身着淡黄麒麟蜀锦长衫的老太爷在下人的搀扶下缓步而来,张守瑜忙迎上前去。
“守瑜?我上次见你时你还是个孩子呢,现在都长成大人了。好,好,我高兴啊。”那韩老太爷见张守瑜走来,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张守瑜见那韩老太爷将长辈的姿态摆足,便应和着道:“您老人家便是大帅见到也得喊一声伯父,这次大帅筹备晚宴,您府上派个小辈儿就好,怎敢劳您老人家大驾呢?”
那韩老太爷摆摆手道:“说来哥舒大帅上任一两年来,整饬边防力抗吐蕃,保得我陇右宁安,就凭这点老朽怎么也得来给他捧个场不是?”
张守瑜唯唯称是,忙唤来门房将韩老太爷送进府中。
韩老太爷前脚刚走,便见一身着苏绸淡鱼纹白袍的中年男子在随从的簇拥下向节度府走来。
“韦使君,您能莅临此次宴会,家父定会大喜的。”待看清来人乃是陇右韦家的现任族长后,张守瑜忙迎上前去。
那韦氏家主浅笑道:“守瑜啊,我与你们大帅也算是老交情了。今日他设宴,我怎能不来捧个场?”
张守瑜躬身答谢,自有管家跑来引领这位韦氏家主。
要说这陇右韦氏,在这鄯州城乃至整个陇右道都是无人不知的。虽说南北朝政权更迭甚为频繁,至前隋中原又是战乱不断,但这些世家大族却是任由王朝兴替,却屹立不倒长久兴盛。
自从魏晋大族王,谢(注1)衰败以来,便形成了最强盛的七个家族。分别为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裴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陇右韦氏,陇西李氏。虽然韦氏在七大士族中排名靠后,但无论是财力还是人才都是不容小觑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便是像陇西李家这样靠军功起家的世家也无法与韦氏相提并论。若不是太宗陛下重排了姓氏顺序,李姓将被死死的压在七大世家最末首。在这些世家眼中,所谓的新兴军贵不过是甘愿为胡虏卖命而一朝得势的暴发户罢了。(注2)
前隋虽然废除了南北朝盛行的九品中正制,但门阀观念却早已深入人心。本朝定鼎之后,虽然朝廷极力打压世家权贵,但在这些世家公子眼中,那些寒门子弟不过如草芥一般。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和家族文化熏陶的他们无一不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虽然国朝开科取士,但三年仅一举,全大唐的进士至多不过二百余人。
要运行唐朝如此之大的国家机器,仅靠这些进士肯定是不行的。故而朝廷之中,官员很大一部分还是出自这些世家大族。
有了丰富的朝中人脉,这些世家公子更加不把地方长官放在眼里,对于一些没有背景的官员,得罪了世家大族无异于对仕途宣判了死刑。
更有甚者,在某种程度上,世家大族的繁盛甚者威胁到了皇权。
自显庆元年(注3)以来,朝中重位无不被世家垄断,及至天宝,世家势力已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圣上也曾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却收效甚,甚至隐隐有着被反噬的迹象。
李括是从偏门进的府,跟随他的只有张延基和窦青二人。
一来他不想太过招摇,引人注目。二来正门已堵得水泻不通,何必去凑那个热闹?
这节度使府依着魏晋古风而建,五进的宅院显得颇为大气。前一进院为节度使大人办公之处所,有时也捎带着宴请上官。穿过一扇鎏金木门便来到节度府的后院,三进的空间足够哥舒翰大帅及他的妻妾子女安享生活,便是节度府的奴婢也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全宅最灵巧的部分莫过于后花园了,这个仿照江南苏州园林建造的园子甚得哥舒翰大人的青睐,处理完公务,他老人家每每都要与家人在此园赏春休憩。
节度使府正厅内,已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时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阔大的节度府正厅在容纳了近百人后仍看不出有丝毫拥挤之态。
哥舒翰端坐在上首,环视一周,朗声道:“诸位,且听我一言。今日老夫办这个宴会,承蒙各位抬爱,给我这个面子,莅临出席。值此同庆之时,本不该坏了大家的兴致,但军务不容拖沓,今日老夫便要在这寿宴之上揪出私通吐蕃的奸细!”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大惊。面面相觑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