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血脉疑云(2 / 2)

加入书签

羽,拉帮结派,想控制军权......等等一阵阵的风声从皇上耳边吹过。

原本太子就与皇上不太和睦,处处讥讽顶撞,只是那时还是孩童的顽劣,不足为虑。而现在年岁渐长,特别是与临海这一仗打下来,君皓在军中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假如再将冷锋提拔起来,那可是如虎添翼,还有一个心意难测的摄政王,这天下还能再回到自己手中吗?

皇上只觉得那金銮宝座离自己是越来越远了。

当初,他鼓励君皓挂帅出征,人人都以为他是要开始锻炼太子,让他建立功勋,为继承皇位做打算了。

甚至君皓都以为父皇在关心他,倚重他。那一段时间,是他们父子间关系最为缓和,偶尔还有些亲密的时候。

皇上在心里也想过,太子温顺乖巧起来,也很贴心,会办事,也是能做大事的。如果他真是自己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沉稳些,这天下他必能治理得很好,而且以他的果决和铁血,应该比自己更出色,可是……

君皓的身上究竟是不是有自己血脉?这个疑问盘亘在皇上心里,君皓有多大,就存在了多少年。他的模样完全就像皇后静娴年轻的时候,与皇上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独特的个性就更不像皇上,皇后中的任何一个了。

每当君皓与他冲撞的时候,皇上就会觉得太子是自己心里的一根刺,生命中的冤孽,上天对他的报应。

他从来没有去问过皇后,是不想也不敢,他怕她会证实自己的想法,又怕其实君皓就是自己嫡亲的血脉,却让皇后知道了自己的怀疑,从而破坏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恩情。无论哪个答案,他都有可能将面对一个无法掌控的情感变数。

没错,因为怀疑,他对君皓一向比较冷漠,但是一想到曾经的父子会反目成仇,甚至有可能你死我活,皇上的心里就会痛不可当。

所以,在君皓身患怪病时,皇上看见皇后焦急,痛不欲生的样子,也油然而生过舔犊之情,全国张榜给君皓医治;君皓与皇后在白云寺被困,他也努力安排人去救援……

难道那仅仅只是为了自己深爱过的皇后静娴吗?似乎又不全是,冥冥中,还有份骨肉亲情的牵挂吧。

可皇上心中的天平随着君皓的成长在渐渐倾斜,他眼里根本就没有这个父皇。

跟皇后亲近,那是母子天性,可跟摄政王怎么也那么地亲密?

别以为他们之间那些交往就能逃过他的眼睛,虽然他这个皇上身居皇宫,朝政也过问的少,但心腹眼线不会少,这说明了什么?

看君卓越来越像自己,从温雅有礼到容貌谈吐,无不令皇上心中暗自欢喜,两厢对比,君皓与君卓哪像一对父母所生的孩子?

就是君曜那份机灵和乖巧,也远胜于君皓得皇上欢心。与其让拿不准是否有着自己血脉的君皓鸠占鹊巢,还不如把这大好河山交到确定是自己亲生皇子的君卓或者君曜手里。皇上早动了这心思,只是废长立幼除非有非常好的理由才行。

君皓行事刁钻跋扈,却也不至于闹到可以废掉他的地步,宫内有皇后的宠爱,朝堂上有摄政王的鼎力相助,皇上也颇为无奈。

于是皇上借代父出征之名,想把君皓送上战场,让上天来替他做出抉择,君皓没有作战经验,又喜欢独断专行,只要他像在宫里时那么胡闹,把这仗打得一塌糊涂,皇上就可以找到理由来废黜他。

又或者,万一君皓将性命葬送在边关,那就一了百了,虽然皇上也不太希望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但那时君皓的生死都是上天注定……

没想到,君皓去了前线,所作所为完全出乎皇上的预料,真不知道是当初自己看走了眼,还是君皓在宫中时故意装出那么废柴,与临海国这一仗令太子的声望简直是一飞冲天。

摄政王甚至上书要退出摄政之位,改由太子摄政协助皇上处理军国要事,这事还得到了不少大臣的响应。而君皓大力提拔冷锋,这不是在蠢蠢欲动要独揽大权,赶他这个父皇下台了吗?

皇上见事与愿违,当然不会束手待毙,要趁君皓羽翼未丰,赶紧削弱他的势力,剪除所有有可能成为太子党的臣子,冷锋自然是首当其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