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离去是为了更好的归来(1 / 2)
随着一众爱尔兰酋长,被林亨率领的正红旗旗兵撵出都柏林,此场渡海远征爱尔兰大戏缓缓拉开了序幕。
哀嚎声、呻吟声、咒骂声在都柏林上空交织,整座城市陷入到了绝望的深渊之中。
将手中的单孔望远镜放下,马芳面无表情的开始组织起麾下士卒登陆。
马芳并不打算阻止旗兵们在都柏林中的屠戮,劫掠三日的军令是他亲口许诺过的,所以他并不打算阻止这些旗兵。
船只缓缓停靠在码头,还不等甲板放下,十几名身材魁梧健硕的水手便翻身跳上海港,拽着粗长的绳索将运输船固定在了码头上。
“小心着点!”
“别把炮给老子推海里了!”
“快点儿,别磨蹭!”
码头上,军官们一边组织人手开始清理起港口,一边督促麾下士卒将各类军械搬运到港口。
靠近岸边的海水,已经被鲜血染成了浅红色。
那一具具失去生命迹象无头死尸,横七竖八的散落在海滩上,浓重的血腥味扑鼻而来。
看着码头内如同修罗场般的景象,马芳轻轻摇了摇头,却并未流露出什么异样的表情。
在战场上,这种景象太平常不过了。
因为携带了海量的物资装备,所以直到第二天傍晚,第2师的全体官兵才将装备物资卸完。
在经过了短暂的休整后,马芳将海军统帅俞大猷请来,恳请对方沿着海岸线彻底封锁敌人的港口,配合第2师对爱尔兰的征讨。
在得到俞大猷的肯定的答复后,马芳将麾下各部将领召集了起来,在地图上为他们划分了各自的主攻方向,以及相应的作战任务。
次日清晨,用罢早饭。
第2师的全体官兵都忙碌了起来,除了直属于师长马芳的部队外,第2、第103、第104三个满编步兵旅全线开拔,向着爱尔兰腹地挺进。
哪怕是爱尔兰人在都柏林,遭到大规模‘毙’业的当下,第2步兵师的各个旅团却依旧采取着稳扎稳打的军事策略,按照原定计划一点点向前推进,并没有贸然发动强攻。
通过持续不断的作战,唐军不但压缩着爱尔兰人的生存空间,使爱尔兰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还定点清除了三万多名爱尔兰老弱妇孺。
根据各个旅团上报的情报,以及来往的行商汇报,马芳推断不算老弱妇孺,此时的爱尔兰能够拿起武器抵抗的青壮,数量恐怕也就在两三万之间。
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把这些人扔到广袤的山林湖河里,压根就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反倒是以营为最小作战单位的唐军,在面对这些几百上千人的爱尔兰部落时占尽了优势。
在第2师的围剿之下,除了西北部巴利莫特山区,以及克里夫登地区,还存在爱尔兰人的残余部队外,整座爱尔兰岛已经被唐军彻底占据。
而俞大猷所率领的海军舰队同样也没闲着,他们不但配合陆军攻陷了爱尔兰岛上的全部海港,甚至还占据了沿岸大大小小上百座岛屿,而这些岛屿几乎都属于罗德的维京氏族。
作为一名拳打不列颠、脚踩法兰克、狂扇拜占庭耳光的维京人,罗德什么时候受过这气!
在接到诸多岛屿沦陷的消息后,身在马恩岛舔舐伤口的罗德,当即便点齐兵马带着老弱妇孺,润到了海峡对岸的诺森布里亚王国。
在离开马恩岛前,罗德还放下豪言:待时机成熟,我——罗德·洛德布罗克,必将如闪电般归来!
套用后世的一句名言,罗德此举叫做: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总之,在罗德组团投奔诺森布里亚的示范下,爱尔兰周边各个岛屿上的维京人,也开始驾驶着大小船只润了过去。
对于周边维京人纷纷润到诺森布里亚的行为,俞大猷则直接乐开了花,急忙命令麾下士卒前去接收这些岛屿,这波可真是人在船上坐功从天上来!
维京人之所以会选择集体润诺森布里亚,完全是因为他们的箭矢无法对唐军造成伤害,以及无法冲破唐军的火力网进行接舷战。
而且,与其在这片茫茫大海上白白送死,还不如集体润过海峡抱团取暖。
在入境维京人的大肆宣扬下,整个诺森布里亚王国对唐军舰队的威胁性,立刻提升了好几个维度。
为了防备唐军舰队的突然袭击,布莱尼女王在重要的港口,以及能承载海船驶入的入海口,设立了众多的巨型弩炮和投石车。
除了这些丐版岸防炮,布莱尼还在沿岸建立的大量的独立岗哨,以求在第一时间发现进犯的唐军舰队。
与此同时,为了能在海上和唐军舰队有一战之力,布莱尼加快了仿制各类唐式战舰的速度。
虽然,诺森布里亚人至今也始终未能仿制出,那种名叫‘大炮’的神奇武器,但是活人怎么能让尿给憋死了!
为了加强战舰的远程作战能力,布莱尼在各类新式战舰上,安装了许多大型弩炮车和投石车,虽然不如火炮便捷但是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