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玄云阁读书(2 / 3)

加入书签

赵铁柱睁着两只大眼睛,望着蓝蓝的天空,摇头晃脑地念着:“……师傅我明白了,昨天是我不对,下次再也不敢在人前炫耀。”

“昨天你只是弄折了你的双腿,如果你是国君,你可能会丢掉城池。”

”谢谢师傅教诲。听师父的意思我将来会有出息?”

赵铁柱等着师傅答复,可师傅没有理会却调转话头问道:“你知道穆楚的爹在干嘛?”

赵铁柱靠在木床上昂起头思索了下:“听说是楚国大臣。不过在楚国另有家室,他母亲呀!算是被人遗弃了。听家母和父亲聊天时说起过;他们和毂国佰爵府可能是亲戚。”

周一师傅已经知道穆楚爹的事情,但不予在此泄露。

赵铁柱被自己的回答吓到了,这个回答有点老气横秋——太成熟了!但真的得当心这位穆家小子。可能因为单亲家庭心理阴影。

师傅总是点到为止。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木头管家就带着三辆马车拉来很多木头、布匹、家具、书籍和一些生活用品,还带来四五个工匠,看来是要给他们装修来了。

不一会儿就“叮叮呛呛“的声音响彻山谷。小铁匠也困了,周一老师也不知不觉在他们敲打声中睡着了。

铁柱睡着了,梦里讷讷自语:“第一课学的啥呢?”

睡梦里师傅与鹤并立,飘然来到自己面前:“铁柱!第一课学的是雅量。”

铁柱一惊爬起来了,呆呆地看着周一;周一坐到他的旁边说:“醒了的话我们接着学。”

“嗯!”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更好理解今天的课。”

“师父你讲吧!”铁柱呆呆地望着,细细地听着。

“东晋时有两个人被奉为国家英雄:一个是实际指挥作战的将军谢玄,另一个是他的叔叔—宰相谢安。在肥水之战中大大的秀了一把‘名士风度’。

“史书记载,前秦大兵压境,谢安把谢家子弟拉上前线,然后自己就在那里高谈阔论。大将军桓冲专门从外地调了三千精锐来增缓,却被他以京师防卫力量足够为由,勒令撤回。

“桓冲拗不过谢安,只能对手下人大发牢骚,讥讽谢安不懂兵法,大敌当前,他却‘游谈不暇’,把战事寄托在突发的机缘巧合上。”

铁柱像听天书一样,把师傅瞅着,心里疑惑道:“这好像不在他那个朝代呀?”

但师傅精通上下五千年,没有他老人家不知晓的人和事,讲的是绘声绘色。只听他说道:

“战局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桓冲的预料。东晋降将朱序临阵倒戈,导致前秦一次普通的战略后撤迅速演变成了大溃退。谢玄等人抓住机会,火速率军渡河作战。

“前秦副总指挥刚要遏止秦军溃退的势头,却突然马失前蹄,被晋军所杀,秦军就此兵败如山倒。”

这时铁柱仿佛看到那次战争,听到战马扑扑通通的落水声。

周一继续说道:

“这样的结局让谢安捡到,桓冲固然要惊掉下巴,谢安沉着预测喜形于色,连鞋上的木齿被门槛折断了都没发觉。”

铁柱不断地点头,事实怎样,但书上是这么写的。

“嘿嘿!一根断木齿,暴露了一个真实的谢安。他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却早已是波涛汹涌。战前的谢安只是忙着和谢玄下棋。”

赵铁柱算是听明白了心想:大战当前有闲心下棋,何等的雅量和处难不惊地沉稳。

周一师傅不停地再讲:

“谢玄年纪轻轻,肩头就担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谢安拉他下棋就是‘减压’顺便培养他的处难不惊的气魄。”

“谢安就被后人称为‘胸有成竹的大智者,’他做了两件事:一是稳定人心,无意间秀了一把‘名士风度’。在撤走了桓冲调来的三千精锐后,人心更加安定;二是将军队指挥权交给合适的人,并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

铁柱叫道:“非常时刻,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这样的人,‘智者’无异了。”

铁柱听师傅讲故事,累的是连连叹气不断地挠头皮,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

“要做到谢安那样,得经历多少事情才能练成那副沉稳。”

师父又说了,“如果秦军不是临时倒戈,他那一战也悬。”

铁柱想:“如果是自己,在大事面前,不可能做那些没把握的事,除非万不得已;也可以玩玩大人物的智慧。”

铁柱也知道:历史是用来借鉴的,不可照搬,呵呵!

突然赵铁柱想起什么:“师傅,空城计也是这样虚虚实实!”

师傅这会正端起陶罐正喝水呢,赵铁柱一咋呼,把师傅惊吓得猛的放下杯子,水溅的四处都是。

“铁柱,你刚才说什么?”师傅重新问了一遍。

师傅说:“谢安因为自己比秦军弱,就来了一个虚虚实实的战术,就像诸葛亮唱空城计,内心也是诚惶诚恐的。实施空城计,这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