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唐国的特色 锅出溜(1 / 2)
赵戈和云姬就被邀请住在唐家。
云姬觉得他们家房屋的建筑都是格子的,是用那个卷烟叶的那个麻子纸糊的,而最让她觉得时尚的就是每一个房间都是推拉式的,这有点江南风格。
地上没有凳子,唐坤说道:“我们这里是不是和你们家乡有些地方不一样啊?”
赵戈这时也说道:“是啊!就是你们房屋那个空间架构都很小,不像北方和我们西北那里的房屋进深深,屋子空间大。”
新娘子也出来说道:“我们这里因为山林少,木头比较缺,所以我们就没有木凳子,就是席地而坐,一个蒲团就解决了。我听养父说,你们榖国就不一样,每家每户房子都建的高高大大,去每一家都有木凳子和高桌子,最低的也是低板凳。不像我们房子是格子屋,凳子是蒲团子。呵呵!一个地一个风俗。”
赵戈就觉得也挺有趣的,说道:“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这就体现了地域差异,你们这里也的确有趣。”
新娘就说道:“等我从娘家回来后就好好陪你们到街上转转,还有许多有趣的吃食。我觉得榖国没有的。”
“好啊!新娘三天不能出门,那你就在家里尽孝道。我们出去玩?赵戈你说呢?”
赵戈笑笑,于是第二天很早就上了街。他们在街上看到真是不一样的吃食,从早餐吃起。
“快来吃一碗本地有名的锅出溜……三文钱一碗,不用排队。走到就可以吃上一碗红薯锅出溜……”店家就在一棵柳树下摆摊。
云姬听到店家的喊声就忙着奔跑到柳树后排队:“不用排队,很快啊!我们这里很简陋,就有几条短板凳。”
一看那短板凳很旧,有点像家乡的旧家具,就好奇地问道:“哎呀呀!你有所不知,这些个低板凳,矮桌子有点像我们家乡的样子。”
“你们是……”
“老板,我们是从榖国来的,是来走亲戚的。”云姬跟店主套着近乎。”
“这可巧了。这些低桌子、短板凳,就是我们以前从榖国用红薯干换回来的,有的是从旧货市场里便宜价格淘来的。”店家不停地跟两个外地来的顾客攀谈。
赵戈也发觉到这些板凳有些地方对不上号确实是从榖国山区换回来的。
“云姬,你也别笑话哟!他们这里就是缺木头,如果这河滩上都栽上树,那就好了。”赵戈对云姬说道。
云姬就顺着话说:“我们那里就是山多,树多、木头多。你们这里的房子挺精致的,我很喜欢哟!”
“不瞒你说,我们的房子不也是因为木头缺就盖的小点。房子能够住就行,白天在外面打拼,就晚上回家困个觉。你说浪费那些木头砖瓦干啥呢!还有这些低桌子、低板凳,就是把下面坏了的腿给锯掉了。所以就从高桌子、高板凳变成了低桌子、低板凳。”店主对顾客说起来是推心置腹,也不觉得自己家乡因为贫瘠的土地,而显得憋屈。
店主热情健谈跟来自榖国的旧人说得不断藤:“说起来都不是外人,提起来,一些事都有渊源,都有交集。”
“你们看我们这个锅出溜,就是这么简单。”
只见店主不说话了就忙起来。
他把锅洗干净,锅里放一点点油咣个锅,丢入姜和葱,然后加水,把红薯切成片丢入锅里。
用一个大斗碗,把面粉放大半碗,里面敲一个鸡蛋,再放入盐和五香粉,用清水搅起了面浆子。
待把面浆子搅得黏黏糊糊的,锅里水也烧开了,就将面浆糊子糊在锅上。等面糊子在锅上干了,就用铁铲子铲到沸腾的开水锅里。
就这样略煮片刻,再将水里加入适量盐,最后在锅里丢一些绿叶碎。
店家就拿起大斗碗每人剩一大碗。
“客官,不知你们有愿意喝酒不?这是我们古唐国的黄酒,是用糯米和蜂糖做的,口感纯正,酱香厚重,余味无穷。”说完店主就拿起碗一人给他们倒一碗。
酒倒完了,又给榖国的两位顾客介绍隔壁摊上油炸的麻花果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这里的人过早,都要喝一碗黄酒,再来一把油炸麻花。这样的早餐是很好的搭配哟!”店家不仅仅是经营自己的摊子,还兼顾隔壁的摊子的生意。可见得古唐国的人是多么和睦友好的邻居关系。
“开饭了!是不是很简单哟!来,今天我们有缘分,吃一碗,添一碗。只要一份的钱。黄酒初次品尝也免了,但麻花果子还是得给他们一把三文钱。”店家真会做生意。免了自己的酒,不忘别人家的果子钱。
赵戈和云姬吃着锅出溜,感觉味道特别香醇,甜润。也可能里面是有红薯的原因,使这锅出溜变得甜绵软糯,再加上糯米蜂糖黄酒,更是饶有趣味。
云姬是吃了一碗还要吃一碗。
赵戈就打趣道:“你不怕吃胖了吗?呵呵!”
“不怕!这么好吃,今吃明减肥。我还要吃麻花。这麻花,我可是第一次在街道上吃。”云姬这么一说倒是提醒到赵戈。
“你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