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第 225 章(6 / 7)
不就得了。
内务府总管:当今已经不是一般的缺德抠门了。
╮(╯▽╰)╭
一边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一边又想方设法的从百姓手里赚银子。一边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有幸福感,一边还不想让百姓们手里积攒太多的金银以及有更多的心思琢磨太多的事,这就是咱们的启恒帝。
有些皇帝想的就是不开民智,让治下的百姓都是一群听话没有自己思想的傀儡。启恒帝却知道民智堵不住了,所以换了一种办法让百姓按着他画下来的跑道狂奔。
更缺德的是启恒帝知道如此一来一定会让少数人聚拢富可敌国之财力,所以启恒帝又动了心眼给这些大富商们下套子。
做生意就得循规蹈矩,敢经不住诱惑的往套子里钻,那就别怪朕用律法制裁你了。
其实有时候也不怪启恒帝太过缺德,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子们陆续成年,哪怕有启恒帝的各种防范打压,朝中上下也隐隐出现夺嫡的迹象。
若不是大家都忌惮于早年启恒帝立的那份太子诏书,怕是朝中也不会是现在这种平静。可这平静下的暗流却一直不停的想要将不相干的人卷进去。
而刚刚回到京城的林珝就是各方势力争先恐后拉笼的对象。
这不,林珝这边还在和夏金桂,尤氏罗宁等人说后日的烟花节和邀请这些亲戚来她的玲珑洞府做客顺便看烟花时,启恒帝的儿女们便都往林府送了拜帖。
说起这个拜帖还得说件有意思的事
哪怕先帝不承认,哪怕林珝是以先义忠亲王之女的身份封的瑶光公主,可启恒帝兴起时仍旧是唤林珝‘皇妹’。也因此光是这个辈份的事就难倒了启恒帝的儿女们了。
他们是用晚辈拜访长辈的身份来见林珝,顺便拉拢她呢。还是以同辈堂兄弟姐妹的身份平辈相交,拉拢林珝呢?
这真是个问题。
还是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拜帖被一股脑子的送到林府,林珝将这些拜帖一字排开后,哪怕一眼就已经将拜帖数清楚了,却还是像个小孩子一般的伸出手指,一二三四的数了一遍。
除了最小的几位皇子和公主,启恒帝的儿女都给林珝下了拜帖。有的是真心想要拉拢林珝,有的是凑热闹,有的则是准备破坏掉别人的拉拢。
林珝从头到看到尾,又让人将所有的拜帖都给启恒帝送了过去。还让人给启恒帝传了句话:“义忠亲王家的女儿最看不得这种事了。”
让人将拜帖送进宫,林珝又留夏金桂等人用饭,罗宁做陪,黛玉和林如海单独吃。
都知道林珝怀孕了,所以也没怎么逗留,用过饭就都识趣的离开了。等下晌黛玉过来,说了一回过两日去通州的话,问林珝是再在京城住一阵子还是跟她一道过去。
林珝想了一回,决定先在京城住一阵子。又说让罗宁和林如海跟着她一道去通州,她住回洞府那边去。
“这次回世俗界还没回去过呢。”
“随你吧。”说完了正事,黛玉又跟林珝说起了党争夺嫡的事,“别说你这里了,我那里也不消停。出门总能偶遇不少人。”不是各位皇子就是各位皇子的外家和与皇子有关系的人家。
“林家不会为了所谓的从龙之功就站队的。”黛玉从始自终就不觉得从龙之功有什么好。
林珝点头,“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那些提前站队的朝臣,其实已经背叛了当朝天子,对于这种叛臣,其实不管是做没做什么实质的事,都应该以不忠罪论处。”
“不忠算什么,还得加上一条大不敬。”黛玉闻言就笑了,“世有十恶,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谋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这从龙之功,占得何止一两条。”
“谁就不是呢。”
这厢林珝和黛玉还在说夺嫡和从龙之功,收到一匣子拜帖的启恒帝虽然脸没黑,但情绪却明显处于爆发边缘就是了。
从当上皇帝的那一天,他就知道他的那些儿子将来都会步上他与兄弟们的后尘,如今不过是终于到了这一天罢了。
愤怒谈不上,可狗了一辈子的启恒帝多少还是有些失望和遗憾。
果然兜兜转转,他只有皇后。
“朕很早之前就发现,历朝历代之所以会没落都是因为子孙不继,而非奸臣当道,外辱入侵。”
在启恒帝看来,要是当朝的皇帝都是强悍能干的,那就不存在奸臣当道,更不会有外辱入侵。所以他将这个理念说出来的时候,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这话在理,再不像是狗皇帝能说出来的,于是一众朝臣除了捧场的附和了启恒帝几句便都等着启恒帝接下来的大雷。
没错,就是大雷。
以他们对启恒帝的了解,启恒帝通常用这种正经严肃口吻说话的时候,都是没憋好屁。只是不知道这次的缺德屁是朝着谁放的。
就在大臣们人人自危的时候,启恒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他不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