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更合一(6 / 7)

加入书签

不会自我创作,但模仿的功夫却是一流的。

于是张应立刻应道:“皇上放心,奴才能办到。”

康熙点头道:“另外让人做玻璃盒子,做好后送去重华宫……算了,先送到朕这边来。”

万琉哈氏说这玻璃盒子能让书收藏起来更好,但是这玻璃需要暗色才行,他就又道:“记得玻璃的颜色要暗一些,最好能不透光……”

康熙还没说完,低头看着这毛玻璃,不就不怎么透光了吗?

很好,万琉哈氏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了,都不必费尽心思去改了玻璃的颜色。

外面再包一层暗色的布料,这就妥当了。

张应领命,赶紧回去工坊让工匠们着实做了起来。

玻璃上画西洋人物还能放一放,万琉哈氏想要的玻璃盒子得立刻开始做起来!

康熙没有立刻去重华宫,而是把手边的折子都处理完了,看着时辰差不多到午膳的时候,才带着李德全溜溜达达去了重华宫。

他不喜欢有人先去报信,也没人敢窥视皇帝的行踪。

所以康熙到了重华宫,外头守着的小银子见了连忙行礼,被康熙抬手阻拦去通报,小太监只能老老实实在原地站着不敢动。

康熙进去后,先看到的是桌上摆了一排的青花瓷茶盏,不由好笑。

在偏殿外头守着的小金子远远看见康熙,赶紧请正看书的万琉哈氏出去,他另外得去小厨房那边跟杜御厨说一下。

这时辰眼瞅着要用午膳了,皇帝这时候来,必然要跟定嫔一起用的。

万琉哈氏过来,康熙就招手笑着问道:“你这是做什么,知道朕要来,所以摆了个龙门阵来迎接朕吗?”

她都忘了自己摆了一排青花瓷的茶盏在这里,刚进门看见还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答道:“我昨儿让人整理库房的时候,看见这青花瓷的茶盏不少,就叫她们都取了出来。等放在一起后,我倒是发现一些不同。”

康熙饶有兴致跟着仔细看了看这些青花瓷的茶盏,很快就发现端倪来,说道:“是青花料不一样,这纹路和颜色自然有所不同。”

万琉哈氏点头笑道:“还是皇上厉害,一眼就发现了。我昨儿还在书架上找了找,找到一本关于青花瓷的书。”

康熙跟着万琉哈氏去了偏殿,桌上果然放着一本翻开过的书。

他拿起来一看,是关于浙青的。

这本书康熙还真看过,只是没看完,看了一下就想起来了:“原来是这本,朕也是看过。这书说得不多,也不知道怎的混进这些书里来了。”

言下之意,他是很看不上这本自夸自擂的书。

说浙青就说浙青,怎么就拼命夸上了?

万琉哈氏也是好笑道:“是啊,我还认真看完了,发现这书除了夸就是夸,倒是学会了不少夸人的好句子。”

康熙眯了眯眼想,她学了这个,以后是用来夸他吗?

万琉哈氏果真好学,要真想学的话,他也不是不允的。

不过她很快转开话题道:“皇上,我后来回想很久之前看过一本杂书,提到用云南的青花料来烧,融合其他石料,能做出的样子就跟墨分五色一样。”

墨分五色,就是墨色在水墨画中显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的变化来。

康熙听着就感兴趣起来,若果青花瓷真能做出水墨画的浓淡相宜,那真是难得。

万琉哈氏见他起了兴致,又垂下眼帘满脸失落道:“就是我想了一宿,都没能想起那杂书叫什么名字,着实有些可惜了。”

她得给康熙打个预防针,不然真让自己去找,那根本就不可能找出这样一本书来。

好在康熙也明白,万琉哈氏爱书,家中阿玛也是如此。

指不定是从哪里借来的书,很快就还回去了。

加上万琉哈氏可能年纪小的时候看的,之后看的书又多又杂,自然是想不起来的。

不过她的记性还不错,因为看着青花瓷茶盏的关系,竟然想起来了。

康熙摇头道:“无妨,回头朕让人去内务府取些云贵的青花料过来试一试就是了。”

万琉哈氏一听,双眼亮晶晶看了过来。

康熙一看就明白了,微微笑道:“你这是想要亲自试一试了?”

万琉哈氏有点赧然道:“皇上,我可以吗?”

“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这粗重功夫朕可舍不得你来做。正好让人在英华殿做个小点的瓷窑,叫张应让工匠试一试,回头送过来重华宫给你看看就好。”

康熙嘴皮子一动就做了决定,底下人就注定要跑断腿了。

万琉哈氏心里默默跟张应表示歉意,看来他肩头的担子又要多一些。

殊不知李德全还觉得张应走运了,因为定嫔这句话,玻璃工坊那边还要多个瓷窑。

要真能成,这青花料烧出来能让青花瓷更好看,那张应就是大功一件。

哪怕这功劳大头是定嫔的,那么张应也能喝上头一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