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朱尔典的心思(3 / 4)

加入书签

南中国都在高喊一个名字和一支军队。

杨秋和他的国防军!

北京无法安睡,载沣连夜召开内阁会议寻找对策,良弼为首的宗社党更是把矛头直指袁世凯,认为他剿龘匪不力·还鼓吹和谈试图颠覆朝廷,应该立刻下台。

同样,著名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内,也已经是热闹出奇,交易、拉拢和背叛无时无刻不再上演,各国公使纷纷对小仓山大捷和接下来的南中国独立形势忧心忡忡,对他们来说捧出袁世凯是为了寻找一位能够接手满清,继续延续对各国优厚待遇确保利益·并且稍稍遏制下想独吞远东利益的日本的势力,可随着战争越来越大,担忧中国就此陷入长期分裂·各国利益无法再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这股风潮中,英国公使朱尔典更是备受关注,捧出袁世凯是他呼吁的,而南中国风潮中受打击最大的同样是他,作为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地道的国通,也是袁世凯的大的国外支持者,他在远东的一举一动往彳’能影响到欧洲对华政策走向。

除了日常工作外,这几天他的目光一直在扬江上空盘旋,他当然希望袁世凯能够尽早稳定南方的局面·可随着扬子江沿岸各地纷纷独立,尤其是江浙沪地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小仓山大捷更是彻彻底底颠覆了南军不堪一战的形势,如果任由时局继续恶化下去,恐怕连白厅都会感觉担忧。

今天的他已经没有了领导群雄国硬生生将袁世凯捧起来的从容,俄国熊已经和日本已经签定了秘约·两个国家对东北似乎要有所动作。大英帝国的利益不在北方而在扬子江,但偏偏扬子江中游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人和一支越打越强的军队!当然,现在还没有人敢于挑战大英帝国的权威。将来呢?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他需要考虑得更长久些。

何况他来说,一个更严重的威胁已经开始显现,那就是······德国!

从桌上拿起几份今天的报纸,除了纷扰的各地独立消息外,每张报纸头版都是小仓山大捷和一个人的照片。一个出乎他意料,根本不在那本名单上的年轻人,杨秋!

22岁、谜一般崛起,据说原来只是中国陆军第八师的一位辎重兵,现在却已经成了湖北革龘命国防军总司令,整个南中国最耀眼的将星!而且一.还和德国有了丝道不明说不清关系的年轻人。

表面上看,他和德国之间似乎只是纯粹的军火买卖,可朱尔典不相信。因为昨天有消息传来,德国不仅买走了俄国储备在远东的麦德森机龘枪转售给他,最让人奇怪是居然还从国内调集了大批成套的军工制造设备和军火,正马不停蹄的赶来上海,整个金额据说高达数十万英镑!

交易对象是谁还不得而知,但应该和这个人应该有点关系,为此他发动了所有人手,甚至还恳求白厅调动了国内情报部门,可至今仍无法得到一位辎重兵怎么会有那么多钱,而且还能和德国走到一起的情报。这让他深感担忧,他不怕简单的军火交易,怕的是交易后面的故事。他深知,欧洲北海两岸的火龘药味已经无法控制,对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来说除了要在欧洲压垮对手,也绝不会忘记在再远东这片沃土上打击一下对手。

扬子江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复杂如蛛网的水道联系着整个远东最富饶的地区,别说德国,就连盟友法国和日本都垂涎三尺,美国人更是一再要求门户开放,若非白厅维持着庞大的远东舰队,或许他们早就扑上来撕咬瓜分了。

但即使有远东舰队坐镇,也难保这些人会趁机捣捣乱,换做自己也绝不会放弃这个给对手制造点小麻烦的机会,何况是威廉二世那个疯子。

“约翰。”

听到呼喊,参赞约翰摩恩走了过来,他也是在华多年的中国通,他早就猜到了朱尔典的心思,说道:“公使阁下,我觉得您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如果任由战争继续扩大,甚至出现划江而治的现象,那么我们在华多年维持的利益很可能会被别人辍取,我的建议是······是时候考虑坐下来了。”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约翰。”

约翰摩恩指着地图:“很显然,随着江浙沪的独立,加上南京正在激战随时可能沦陷,袁世凯阁下已经必须分兵考虑了。原来他还从容有余,但丢失了一个师后,他的士兵已经不够!而且此刻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北方同样因为蒙古正在变得不安稳,如果加上津浦线,或许他要招募那些拿着长矛和木棍的农民了。”

朱尔典很同意这个分析,问道:“约翰,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坐下来谈判吗?”

“公使阁下,事实上我觉得您应该更清楚他们双方的底牌,对这些所谓汉人来说,打得在激烈也都是自相残杀,他们不会不明白如果两败俱伤谁会得利。”

“可是······。”朱尔典皱起眉头,拿起报纸交给了约翰摩恩:“他该怎么办?而且你认为通过谈判,能保证出现一个统一且愿意承担满洲人留下的合约,确保我们在华利益不受侵害的中央政府吗?”

约翰摩恩扫了眼头条上杨秋的照片,微笑道:“是一位将军,年轻的将军!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