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漕运中断(3 / 3)

加入书签

轰顶,朝廷这才花大笔银子治水,才一年时间又堵了。</br>要知道,上次洪水停航,直接导致科道言官弹劾工部办事不利,指责工部尚书朱衡失措,为此工部才奏请启用当初和朱衡意见不一样的潘季驯治水。</br>可谁能想到,被内阁寄予厚望的潘季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证明了,他那一套还是不管用。</br>别说谁比谁高明,朱衡治水好歹还保证漕运三年多畅通,而潘季驯呢?</br>一年,仅仅一年不到。</br>李春芳伸手从中书手中夺过奏疏快速看起来,果然和他说的一模一样。</br>“十一处决口,堵塞航道八十里,没一年时间是不可能恢复航线了,今年的漕粮定额完不成了。”</br>李春芳嘴里喃喃低语。</br>要知道,现在通州粮仓的储量已经低于定额,本来还想着今年多运些,特别是去年被堵在运河上的漕船,抓紧时间有机会多跑一趟,补充通州仓。</br>现在黄河再次泛滥,他们的想法自然是落空了。</br>“子理,你的事儿就不要再说了,朝廷现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银子拨付蓟镇了。”</br>看了眼同样面露惊骇的谭纶,李春芳苦笑着说道。</br>招招手,李春芳叫来在门口尴尬站那儿的书吏,吩咐道:“去请几位阁老来议事。”</br>内阁有事,谭纶自然不便继续久留,只好起身向李春芳拱手告辞。</br>别看他贵为总督,可在京城,在内阁,只有阁臣才有资格来此议事。</br>即便这个时候要扩大,那也是内阁召集六部九卿参与,可没他这个总督的事儿。</br>现在看来,也只能等皇帝召见的时候,试着提一提要钱的事儿。</br>不过就当前的形式看来,貌似那几万两银子就算有,也会被挪作他用。</br>谭纶出了内阁,沿着来时的路往宫外走。</br>外省总督回京,他是打着拜见皇帝的名义回来的,所以还得回去等着隆庆皇帝的召见。</br>今日去兵部,也是为了报备。</br>刚走到会极门,谭纶一眼就看到老乡,工部尚书朱衡和户部尚书张守直往这边来。</br>张守直他是认识的,毕竟在京城担任过兵部侍郎,那会儿张守直也只是户部侍郎,谁知一转眼人已经晋升为尚书了。</br>“回来了。”</br>朱衡是知道他来京事由的,毕竟两地相隔不远,偶有书信联系。</br>“回来了,先前还在和李阁老说这事儿,结果就听到漕运中断的消息,我就出来了。”</br>谭纶和张守直相互行礼后,对朱衡说道。</br>“晚上我设宴为你洗尘,现在我还要去内阁。”</br>朱衡只是对他说了一句,就和张守直一起往内阁疾步走去。</br>漕运,事关户部和工部,这两个衙门自然也有下面的官员急报进京,几分奏报几乎同一时间抵京,知道消息两人就往内阁跑,等着内阁拿主意,在宫门口遇到的。</br>都不用说也知道所为何事,所以就一起进来了。</br>“子理的事儿,以前或可运作,现在,怕是不行了。”</br>路上,张守直低声对朱衡说道。</br>“哎,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听说就差一点,那些敌台就完工了。</br>花了这么多银子最后不能使用,这才是浪费民财。”</br>朱衡叹气道。</br>“早知如此,去年就该一并拨付了。”</br>张守直老家在遵化,祖上是蒙古人,不过他早已经把自己视为明人,所以自然希望蓟镇防务更加完善,才有此说。</br>(本章完)</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