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车夫与荣平川(3 / 4)

加入书签

攒有贼首六颗。”

过了许久许久。

荣平川回过神来,擦了擦眼角的湿润。

随即将那纸张扯碎,吞入口中,艰难咀嚼数次后,以一壶清水将其送入腹中。

事实上,在成为守城将领之前,他军帐中共攒有贼首八十四颗。

但在荣平川看来,后面增加再多的贼首,也比不过一开始六颗。

无他。

那六颗贼首来自于漠北决战。

漠北决战过后,他收获了六颗贼首的同时,也失去了曾相依为命的袍泽。

其中便有他的伍长。

荣平川望着手边的六张银票笑了。

笑的异常的开心。

见到字迹的一瞬间他已然知道了那车夫的主人究竟是何人。

荣平川笑着笑着眼角忽然再度湿润了起来。

“其实,你没必要这样的,我是他的兵,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他死了、副将死了,赵伍长也死了,但我还在,还有很多隐姓埋名的老兄弟们也在,不是吗?”

荣平川眼角留着泪痕,嘴角却微微上扬低声喃喃。

一时间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异。

......

......

随着许奕率领车队走出城门,宣平门外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但热闹归热闹,却丝毫不见混乱。

一车车家禽与面粉被均匀地分到各处小型粥棚里。

灾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一时间分工倒是格外地明确。

不一会儿的功夫,粥棚处便燃起了炊烟。

远离城门三十里处。

许奕迈步走向了高台。

身旁除了杨先安外再无他人,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许奕趴在高台围栏处,望着下方炊烟平静问道。

杨先安立于许奕身旁,面色郑重道:“三千孩童已然挑选完毕,皆是无牵无挂,旱灾一止便无家可归者。”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再度开口说道:“最多半个月的时间,关中通往外界的道路便会打通一部分。”

“到时候以最安全的方式,将那些孩童送走。”

杨先安点头保证道:“六爷放心,现如今万事俱备,只待商路通常。”

话音落罢。

杨先安忽然变得有些支支吾吾。

许奕转身看向杨先安平静道:“有话但说无妨,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是。”杨先安深呼吸数次,随即缓缓开口问道:“六爷,人数只能三千吗?能不能再增加一些。”

“这些天我观察过了,人群中有好多附和要求的稚童并不比那些人差上多少。”

“若是就这般放弃了,未免有些太过于可惜了。”

许奕闻言沉思数息,越是经历过灾民的孩子,越是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自那场风雪交加过后,幸存下来的孩童每日里除了帮着京兆府干活外还是帮着京兆府干活。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又能毫无心理负担地看着这些孩童因旱灾结束,死于饥寒交迫中呢。

就诚如现在,自高台朝着下方望去便能看到不少孩童忙碌的身影。

许奕不是没想过设局让孩童们进入达官贵人们的府邸充当最普通的家仆。

但细细想来,如此行径无异于亲手将他们推进火坑。

衣冠禽兽,有时候真不是白叫的。

灾民的称呼有时候将会伴随他们一生。

须知,底层的竞争无论是手段还是其他均要比上层竞争来的直白、来的惨烈与肮脏。

许奕定了定神问道:“有多少孩童?”

杨先安回答道:“现如今共有七千余孩童,附和要求的近五千余。”

也就是说,还有近两千孩童无处安置。

当然,这仅仅只是长安城周边。

关中其他郡县或许更多,又或许......很少。

许奕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优先从原本的三千人中挑选一千年龄较大者,收入老五家商行中。”

“其余人连同剩余的那些孩童,分批次转移。”

“假死也好、走丢也罢,无论如何必须确保绝对的安全。”

杨先安闻言瞬间面露喜色连连保证道:“六爷放心,先安知道轻重。”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再度转过身去。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计划。

就比如死士一事。

按照许奕原本的打算,能在长安城周边寻到三千附和要求的便已然不错了。

无论寻得到寻不到,到时候这些附和要求的孩童都会被其先行转移到东来郡。

到了哪里自然会有人调教他们。

待就藩后,再视情况将其陆续转移到边关。

但现在,附和要求的孩童数量勐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