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娱乐:名人专访3(4 / 5)
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推崇。
从此,儒家开始了一系列的魔改。到封建王朝的后期,基本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为了谄媚皇权彻底丢掉了儒家的骨,也完全不在意儒家是否会成为打压其他人的工具。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您认为该如阻止这样的乱象呢?】
突然被提到的刘彻:……
你不要过来啊!这锅朕不背,朕的董卿也不背!
朕的董卿可没魔改儒家核心,就是包了个外皮而已,后人干的事情让后人自己承担去。
刘彻觉得自己受到了针对,但幸好没有人揪着董仲舒这件事不放,大家的关注重点都在后半段。
孔夫子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还有这种事?”
他建立儒家,就是因为儒家理念是他的治国理念。如果为了让掌权者使用自己的理念而进行妥协修改,那他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他直接选中一个合适的国家,然后根据那位国君的要求修修改改,改出一个对方满意的儒家不好吗?
天幕里所说的董仲舒的修改,勉强还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毕竟只是融合其他学说的精华,并不是把儒家的根本给改了。
他不是迂腐的老头子,不会一点改变都接受不了。
可是,后世那些儒生是什么情况?儒学被改得面目全非,那还是儒学吗?这样的儒学教导出来的弟子,还好意思奉他为祖师爷?
孔子又想骂人了。
就算修改也该结合国情稍作修改,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统治者。很多君主压根不是什么明君,按照他的意思改那不是害人吗?
天幕也说了,魔改后的儒学成为了打压他人的工具。具体怎么打压的,孔子也差不多能想到。
毕竟精简版的圣人语录有太多能曲解的地方了,改个意思就能堂而皇之地说是“圣人都这么讲”,然后拿出去压迫别人。
主持人也适时进行了举例:
【北宋时期重文抑武到了疯魔的地步,当时的文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考中进士者便能授官。
然而宋真宗时期,有一位擅长用剑的进士李光辅却被宋真宗赵恒革除功名、遣送回乡。因为他想要用自己的一身武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但宋真宗认为他的存在威胁了自己“重文抑武”的国策,且宋真宗并不想和北方契丹人开战,他只想赔款祈和。】
孔子:……
孔子斥道:
“荒谬至极!毫无血性!”
不仅不打仗还想赔款祈求和平,朝中又不是没人能打。
而且君子六艺里就有射和御,作为儒生本就该精通这些,怎能因此获罪?
“儒生缘何重文抑武?后世儒生莫非不习君子六艺?老夫奔波多年只为恢复周礼,他们却视周礼于无物,甚至打压修习六艺的文士,简直是可笑之尤!这样的读书人,不配称为儒生!”
孔子真的生气了,若是没有赔款祈和这一点,他还能忍。但是重文抑武到了向异族摇尾乞怜的地步,实在是比之前的孔家还要让他觉得难以接受。
好歹孔家只是向汉人皇帝奴颜媚骨,而不是向外族!
——得亏孔夫子不知道后世皇朝有外族当政的,不然两者还得放在同一个级别唾弃。
宋真宗赵恒现在异常尴尬。
被拎出来公开批评,而且是当着太.祖皇帝的面。要知道赵匡胤本人可是武功打天下的,后人跑去打压武将,赵匡胤怎么可能不感到冒犯?
赵匡胤统治后期是重文轻武不错,但人家那是为了政权稳固,可不是为了本末倒置让大宋沦落连北边辽国都打不过的地步。
重文轻武也得有个度吧?你是二极管吗只知道走极端?
更尴尬的是,赵恒他是公元968年出生的,那个时候赵匡胤还在位呢。
现在天幕直接告诉赵匡胤后头的皇帝是他赵恒,可他赵恒又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他弟弟赵匡义的儿子。
赵匡胤:……
↑返回顶部↑